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问题如何理解?

发布时间:2016/5/26 15:12:44

问:在香港教育学院讲课时,有老师提出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明汉时关“互文”问题如何理解。

 

孙绍振老师答:要把诗歌的好处分析出来,就在把它当作诗,不要以散文的眼光看待。然而,把诗当作散文的说法很多,有的还很权威。例如,开头两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目前非常流行的解释是这样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代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为全个说法,非常权威,沈德潜在《说诗啐(日字旁,五笔打不出来)语》中针对李攀龙说“”《唐诗别裁》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防边筑城,超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

本来分析就要分析现实与诗歌之间的矛盾。“秦时明月汉时关”,矛盾是很清晰的。难道秦时就没有关塞,汉时就没有明月了吗?这在散文中,是不通的。这个矛盾,隐含着解读诗意的密码。而这种所谓“互文见义”的传统说法,却把矛盾掩盖起来了。好像诗就是以生活真实的全部照抄见长似的。其实,这种说法,是很经不起推敲的。王昌龄并不是汉朝人。难道从汉到唐就没既有关塞,也没有明月了吗?明明是唐人,偏偏就是不但省略了秦时的关塞,汉时的明月,而且省略了从汉到唐的关塞和明月。诗意的密码就隐含在矛盾里,把矛盾掩盖起来,就只能听凭自发的散文意识去理解了。

这样的大幅度的省略,并不仅仅是因为要简练,更重要的是意脉的绵密。

第一,秦汉在与匈奴搏战中的丰功伟绩,隐含着一种英雄豪迈的追怀。作为唐人,如果直接歌颂当代的英雄主义,也未尝不可。王昌龄自己就有[从军行]多首,就是直接写当代的战斗豪情的。在这首诗中,他换了一个角度,把自己的精神与历史的辉煌结合起来,拉开时间的距离,更见风姿。第二,是最主要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万里长征在关塞上,不能回家的战士眼光选择的,选择就是排除,排除的准则就是关切。“汉时关”,正是他们驻守的现场。“秦时明月”是“人未还”的情绪载体。正是关塞的月亮,才引发了他们人未还的思绪。在唐诗中,月亮早已成为乡思的符号。可以说是公共话语。王昌龄的《从军行》中就有杰作: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在这里,“秋月”就是“边愁”“别情”的象征。在《出塞》中,只写乡愁,故也只看到明月。而只言“秦时明月”而不言及汉时明月者,望远,为空间,而言及秦,则为时间。一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本为登高望远,却为登高望古,视通万里,在、不难,思接千载亦不难,视及千载,就是诗人的想像魄力了。诗人想像之灵视,举远可以包含近者,极言之,尽显自秦以来乡愁不改。而“汉时关”,而不言及秦时者,乃为与下面“但是龙城飞将在”呼应。飞将军李广正是汉将,不是秦时蒙恬。意脉远伏近应,绵密非同小可。

王昌龄的绝句,后代评论甚高,高棅在《唐诗品汇》中说:“盛唐绝句,太白高于诸人,王少伯次之。”[1]胡应麟在《诗薮》中也说:“七言绝以太白、江宁为主。[2]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崇这首《出塞》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赞成此说的评点著作在少数,如《唐诗绝句类选》“‘秦时明月’一首”“为唐诗第一。”《艺苑卮言》也赞成这个意见。但是也有人“不服”。不仅是感想,而且能说出道理来的,是《唐音癸签》:“发端虽奇,而后劲尚属中驷。”意思得后面两句是发议论,不如前面两句杰出,只能是中等水平。当然,这种说法也有争议,《唐诗摘抄》说,“中晚唐绝句涉议论便不佳,此诗亦涉议论,而未尝不佳。”[3]不少评点家都以为此诗不足以列入唐诗压卷之列。沈德潜说“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终唐之世,绝句无出四章之右者矣。”[4]此外提名的还有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等等。

在我看来,这一首硬要列入唐绝句第一,是很勉强的。原因就在于,这后面两句。前人说到“议论”,并没有触及要害。议论要看是什么样的。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里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王维) “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高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这样的议论,在全诗中不但不是弱句,而且是思想艺术的焦点。这是因为,这种议论,其实不是议论在,而是抒情。抒情与议论的区别就在,议论是理性逻辑,而抒情则情感逻辑。同样是杜甫,有时也不免理性过度,“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杜甫)“神灵汉代中兴主,功业汾阳异姓王。 ”(杜甫)“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杜甫)。而王昌龄的议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虽然不无情感,毕竟比较单薄,多少有些理性成份。王昌龄号称“诗家天子”,绝句的造诣在盛唐堪称独步,但有时,也难免有弱笔。就是在《从军行》也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一味作英雄语,容易陷入窠臼,成为套语,充其量豪言而已。

王昌龄《出塞》有两首。这首放在前面,备受称道,另外一首,在水平上不但大大高出这一首,就是拿到历代诗评家推崇的“压卷”之作中去,也有过之而无不及,令人不解的是,千年来,诗评家却从未论及。这不能不给人以咄咄怪事的感觉。因而,特别有必要提出来研究一下。原诗是这样的: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读这种诗,令人有惊心动魄审美享受。不论从意象的密度和机理上,还是从立意的精致上,都是精彩绝伦的。以绝句表现边塞豪情的杰作,在盛诗歌中,不在少数。如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盛唐边塞绝句,大抵极其浪漫的,但以临行之醉藐视战场之险,以享受生命之乐无视面临死亡。

 

注:

[1] 高棅《唐诗品汇·七言绝句叙目·第二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据明汪宗尼校订本影印版,p.427下。

[2]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近体·绝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1月新1版,p.115。

[3] 均见陈伯海主编《唐诗汇评》上,浙江教育出版社,437页。

[4]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十九,中华书局1975年10月版,p.262上。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