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近两年大陆台湾高考文言文试题阅读选材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4/11/2 20:42:41

 中文摘要:与大陆同根同源的台湾,和大陆有着基本相同的民族心理、文化底蕴。台湾试题重视传统文化、重视国学根基。对照台湾高考文言文试题阅读选材,反观大陆文言文试题,探究背后的原因,模仿、借鉴也好,学习、扬弃也好,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命题者、教学者深思之处。

关键词:高考,文言文试题,阅读选材,大陆,台湾,比较

题释:本论文所论及的高考语文试卷,大陆部分是指全国夏季高考语文试卷;台湾部分是指7月份开考的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国文科试卷。两岸的叫法虽不同,但其主要功能基本相似,故在本文题目中均称为“高考”。另外,本论文所指的文言文试题,大陆部分仅指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和文化经典试题,不包括默写题和古代诗歌鉴赏题。台湾因试卷结构不同,为方便比较,凡是涉及诗歌的题目均不包括在内。

 

随着大陆台湾交流的逐渐深入,两岸间的教育交流也日益频繁,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两岸的高考。比较近两年大陆台湾高考的文言文试题阅读选材,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各有特色,有同有异。

一、大陆高考文言文试题的阅读选材分析

(一)、2011、2012年阅读选材特点:见表1、见表2

表1     2011年大陆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材

卷别   选文出处 选文体裁 作者 成书年代

全国大纲卷 《明史•熊鼎传》 人物传记

全国新课标卷 《宋史•何灌传》 人物传记

北京卷 《淮南子•汜论训》

《白鹿洞书院揭示》 议论散文

散文 刘安

朱熹 汉

天津卷 《日知录》 议论散文 顾炎武 清

重庆卷 《江公皋传》

《观德亭记》 人物传记

散文 蓝千秋

王守仁 清

湖南卷 《严祺先文集序》选自《归庄集》

《孟子》、《墨子》 (书序)散文

儒家经典、散文 归庄 明末清初

湖北卷 《谏成帝营陵寝疏》选自《汉书》 奏疏散文 刘向 西汉

浙江卷 《新唐书•张文瓘传》

《论语》、《韩非子》 人物传记

儒家经典、散文

山东卷 《管子》 记叙散文 战国

江西卷 《纲鉴易知录》 人物传记 清

安徽卷 《万贞文先生传》选自《碑传集》 人物传记 全祖望 清

四川卷 《南村辍耕录》 (札记)散文 陶宗仪 元末明初

江苏卷 《陈公弼传》 人物传记 苏轼 宋

广东卷 《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 人物传记 葛虚存 清

辽宁卷 《旧唐书•宋庆礼传》 人物传记

福建卷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论语》 (游记)散文

儒家经典 虞集 元

上海卷 《史记•循吏列传》

《稼说送张琥》 人物传记

议论散文 司马迁

苏轼 汉

表2     2012年大陆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材

卷别   选文出处 选文体裁 作者 成书年代

全国大纲卷 《宋史• 郭浩传》 人物传记

全国新课标卷 《宋史•萧燧传》 人物传记

北京卷 《文宪集•李疑传》

《战国策•秦策》 人物传记

诸子散文 宋濂

刘向 明

天津卷 《与薛寿鱼书》选自

《小仓山房文集》, 书信 袁枚 清

重庆卷 《战马记》 散文 罗洪先 明

湖南卷 《郑思肖集•自戒》 议论散文 郑思肖 宋

湖北卷 《世说新语》 笔记小说 刘义庆 南朝

浙江卷 《与荆南乐秀才书》

《论语》 书信

儒家经典 欧阳修

春秋 宋

山东卷 《后汉书•阴兴传》 人物传记 范晔 南朝

江西卷 《元史•彻里》 人物传记

安徽卷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选自

《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 人物传记 刘大櫆 清

四川卷 《镇海县志》卷二十一

《人物传二•明一》 人物传记 清

江苏卷 《伯父墓表》选自《苏辙文集》 记叙散文 苏辙 宋

广东卷 《清史稿•陶澍传》 人物传记

辽宁卷 《晋书•列传第三十九》 人物传记

福建卷 《游龙鸣山记》选自《陶学士集》

《论语》《孟子》 游记

儒家经典 陶安

春秋战国 明

上海卷 《汉书•卜式传》

《潭州东池藏氏堂记》 人物传记

散文 班固

柳宗元 汉

1、体裁更加多样,仍以人物传记为主。

这两年高考文言文的选材(见表1、2)依然遵照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的精神,在取材上选用了浅易的文言文,体裁更加多样化,有人物传记,还有“议论散文”“叙事散文”“奏疏散文”,但仍以人物传记为主。

2011年17套题目中,传记类文章有10篇。上海卷依然保持自己的命题特色,文言文阅读选取两个语段,分别是人物传记和议论散文。虽然有的省市所选材料不是正规的传记史书,但文章仍然是以记叙人物事迹为主的,例如山东试题选用的是出自《管子》的一段文字,但其内容还是叙述桓公向管子问政的事情。

2012年文言文的选材特点总体趋势是稳定的,和2011年相比体现了稳中有变的特点,选材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从人物传记到古代散文到笔记小说。17套选文中传记类文章有10篇,出现了书信和笔记小说,体现选文体裁的多样化。福建卷和浙江卷仍然考查文化经典,不约而同选择儒家经典《论语》《孟子》。

2011年选材时间跨度大,从春秋到清代,其中选自汉、宋代和明代的各有3篇,选自清代的有6篇,看起来命题者偏爱清代作品。2012年选文的时代跨度仍然很大,只是分配更加均衡,选自汉代和南朝的各有2篇,选自宋代、明代和清代各3篇。

2、选材内容更加丰富,名家散文渐受青睐

2011年17套试卷中,选文出自二十四史的有六卷。选文出自诸子散文的有五卷。属于议论类散文的有三卷,分别为上海卷选文二、北京卷、天津卷。湖南、浙江和福建卷都考查了文化经典。2012年17套试卷中,选文出自二十四史的也有六卷。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的重庆卷,文言文选材一改往日枯燥,考生读起来有了趣味性。“今年语文卷有一大亮点,过去考生对文言文阅读多感到枯燥乏味,但今年文言文选材展现了动物对人的情感,增添了情趣,考生读起来很有趣味。” [节选自2012-06-08 三峡传媒网-三峡都市报]万州高级中学的孙世平说,文言文阅读材料《战马记》,讲述了一匹战马对主人的忠诚。首次摒弃以人物而以动物为对象,这一点,是今年高考语文卷的创新处,拓宽了文言文选材的范围,使得文言文选材更加丰富。

2011年17套试卷中有7篇名家散文入选为命题材料,如天津卷选取了顾炎武的《日知录》,江苏卷选取了苏轼的《苏轼文集》,湖北卷选取了刘向的《谏成帝营陵寝疏》,福建卷选取了虞集的《道园学古录》等,2012年17套试卷中也有7篇名家散文入选为命题材料。选用名家名作,既打破史传类散文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一统天下的局面,又符合《课程标准》“学习古代优秀作品”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更多样化的文言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另外,名家散文的语言会更典范,其风格特点考生也更熟悉。

3、注重思想内容的积极性和导向性

这两年选文中的人物形象,都是正面的人物形象,既符合于传统的道德规范,又不失现实教育意义,具有积极的导向性。如201 1年全国大纲卷的熊鼎处事精细求实,全国课标卷的何灌行事有成,江苏卷的陈公弼治市“严而不残”,辽宁卷的宋庆礼“雅有方略”,重庆卷的江皋“所在有声绩”,上海卷材料一中孙叔敖的自信等,山东卷更是直接体现管子以民为本的思想。

2011年福建卷选自元代虞集的《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涉及历史文物保护,并见微知著,对朋友为官一方多有期待,人文性较强,立意颇高,对今人亦有启迪意义。文化经典选材是《论语》三则,都是先贤关于“过”的语录,言近旨远,生动而深刻,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独特魅力,对今天的中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2011年福建省高考命题解析  福建省教育厅]

选用这些思想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真实立体 ,又能彰显人的价值的文言文来作材料,可以让考生通过阅读,认识并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以达到文言文的重要教育功能。

(二)、分析评价:

这两年高考文言文试题扩大了选材范围,命题者选材视野的扩大,文体不拘泥于人物传记,出处不再拘泥于二十四史。有的选诸子及名家散文,有的选文言小说,有的选序文、墓志铭、“记”,还有论说类作品。与史传文相比,诸子散文与序、记等类型的散文更多地倾向于表达个人思想情感,具有更强的文学性,风格更趋多样化,这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代散文选文的多样性是相应的。

选材范围的扩大,使高考文言文的阅读内容变得丰富多彩,符合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也完全吻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高考语文命题应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继续改革”这一建议,对中学的文言文教学起了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使学生能更多地注意接触我国古代那些文情并茂的优秀文学作品,有利于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领略古代的山川之美、人情之美、艺术之美。

二、台湾指考文言文试题的测验素材分析

(一)、 这两年台湾指考文言文试题测验素材特点  参见表3和表4。

表3      2011年台湾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材

选文出处   体裁 作者 成书年代 性质

《论语》6次 儒家经典 孔子 春秋 课内

《潜夫论·赞学》 政论散文 王符 汉 课外

《楚辞》 诗歌 战国 课内

《左传》《左传》 历史散文 左丘明 春秋 课内

《道德经》2次 道家经典 老子 春秋 课内

《孟子》4次 儒家经典 孟子 战国 课内

《杂说一》 散文 韩愈 唐 课外

《说苑·政理》 故事集 刘向 汉 课外

《史记》 史书 司马迁 汉 课外

《汉书》 史书 班固 汉 课内

《齐民要术》 农书 贾思勰 北魏 课外

《劝学 荀子》(核心) 诸子散文 荀况 战国 课内

《三国志》2次 史书 陈寿 西晋 课外

《庄子》 寓言故事 庄子 战国 课内

《韩非子》 散文 韩非 战国 课内

《赤壁赋》(核心) 赋 苏轼 宋 课内

《岳阳楼记》(核心) 散文 范仲淹 宋 课内

《始得西山宴游记》(核心) 游记 柳宗元 唐 课内

《项脊轩志》(核心) 散文 归有光 明 课内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核心) 历史散文 左丘明 春秋 课内

《左忠毅公轶事》(核心) 散文 方苞 清 课内

《原君》(核心) 政论集 黄宗羲 明末清初 课内

《伯夷列传  史记》 史书 司马迁 汉 课外

《移书让太常博士》 经学史书 刘歆 汉 课外

《兰亭集序》(核心) 书序 王羲之 晋 课内

《荀子》 诸子散文 荀况 战国 课外

《三国演义》 文言小说 罗贯中 元末明初 课外

《水浒传》 文言小说 施耐庵 元末明初 课外

《西游记》 文言小说 吴承恩 明 课外

表4      2012年台湾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材

选文出处   体裁 作者 成书年代 性质

《荀子》 诸子散文 荀况 战国 课外

《桃花源记》(核心) 散文 陶渊明 晋 课内

《始得西山宴游记》2次(核心) 游记 柳宗元 唐 课内

《岳阳楼记》(核心) 散文 范仲淹 宋 课内

《醉翁亭记》2次(核心) 散文 欧阳脩 欧阳修 课内

《世说新语》(核心) 笔记小说 刘义庆 南朝 课内

《虬髯客传》2次(核心) 唐传奇 杜光庭 唐 课内

《红楼梦》 文言小说 曹雪芹 清 课外

《老残游记》 文言小说 刘鹗 清 课内

《论语》4次 儒家经典 春秋 课内

《猿说》 散文 宋濂 明 课外

《蓝田县丞厅壁记》 散文 韩愈 唐 课外

《文心雕龙‧论说》 文学理论 刘勰 南朝 课外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2次(核心) 历史散文 左丘明 春秋 课内

《劝学  荀子》(核心) 诸子散文 荀况 战国 课内

《左忠毅公轶事》(核心) 散文 方苞 清 课内

《廉耻》(核心) 散文 顾炎武 清 课内

《兰亭集序》2次(核心) 书序 王羲之 晋 课内

《出师表》2次(核心) 表 诸葛亮 三国 课内

《过秦论》(核心) 政论文 贾谊 汉 课内

《鸿门宴  史记》3次(核心) 史书 司马迁 汉 课内

《孟子》 儒家经典 孟子 战国 课内

《庄子·庖丁解牛》 寓言故事 庄子 战国 课内

《礼记》 儒家经典 汉 课内

《曹刿论战  左传》 儒家经典 左丘明 春秋 课外

《公羊传》 儒家经典 公羊高 战国 课外

《李愬雪夜入蔡州 资治通鉴》 史书 司马光 宋 课外

注:核心指选自九五课纲高中国文教材文言文核心选文四十篇

1、测验选材分布较散

大陆试题阅读材料一般选取一两篇文言文语段,题目均出自这一两段文字中。台湾则不同,其文言文试题的测验选材分布较散。

(1)、有的选材分散在每一题的题干中,在题干中作为引导举例的文句,下面是针对该段文句设问、置为独立选项等情况。如2012年指考第9题:

9.  《 论 语 》:「 子 谓 颜 渊 曰 :『 用 之 则 行 , 舍 之 则 藏 , 唯 我 与 尔 有 是 夫 ! 』」 反 映 古 代 士 大 夫 对 于 「 出 仕 」 或 「 退 隐 」 的 态 度 , 下 列 文 意 和 这 种 态 度 最 不 相 关 的 选 项 是 : 

(A)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B)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C)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2、)有的是直接分布在各个选项中,如2012年指考多项选择题第7题:

7. 下 列 有 关 「 记 」 的 叙 述 , 正 确 的 选 项 是 : 

 (A) 陶渊明〈桃花源记〉采倒叙手法,从渔人的角度追忆自我无意中发现美好世界的过程 

(B)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以「始得」二字凸显主旨,首段开门见山,细数宴游见闻 

(C)范仲淹〈岳阳楼记〉旨在刻画滕子京浮沉宦海、修葺岳阳楼之原委始末,虽名为楼记,实为史传 

(D)欧阳修〈醉翁亭记〉首段采用「由景而人」的手法,勾连山、水、亭、人 

物,终而拈出「乐」字 

(3)、还有是以题组的形式出现的:一小段文字,下面设2道题目。如2011年指考第16、17题:

16—17为题组

    阅读下文,回答16—17题

    卫灵公问于史鳅曰:“政孰为务?”对曰:“大理为务!听狱不中,死者不可生也,断者不可属也,故曰:大理为务。”少焉,子路见公,公以史鳅言告之。子路曰:“司马为务!两国有难,两军相当,司马执抱以行之,一斗不当,死者数万。以杀人为非也,此其为杀人亦众矣。故曰:司马为务。”少焉,子贡入见,公以二子言告之。子贡曰:“不识哉!昔禹与有扈氏战,三陈而不服,禹于是修教一年,而有扈氏请服。故曰:去民之所事,奚狱之所听?兵革之不陈,奚鼓之所鸣?故曰:教为务也。”(刘向《说苑·政理》)  

    16.下列政府单位中,最接近“大理”的选项是:

    (A)法院    (B)监狱    (C)调查局    (D)警察局

    17.依文中所示,下列文句与子贡的主张最接近的选项是:

    (A)攻城为下,心战为上

    (B)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D)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

2、试题取材篇目众多,涵盖面大,体裁多样

2011、2012年文言文试题测验素材涵盖古典散文、古典小说、文化经典等,取材篇目众多。 2011年试题取材28篇选文,2012年试题取材27篇选文,范围非常广,既有先秦历史散文如《左传》,又有如《论语》的先秦文化散文;既有《出师表》这样的感人肺腑的文章,又有如《世说新语》般短小精悍的小说;既有情真意切的《项脊轩志》,又有寓含哲理的《岳阳楼记》;既有柳宗元的游记和贾谊的政论文,还有中国四大古典名著,2012年还多了《礼记》。选文朝代可谓跨度大,从春秋到清代。体裁很丰富,有语录体、游记、论说文、书信、农书等,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呈现出取材多元化的特点,向考生打开了一扇扇窗户,借以鉴赏学习古人的智慧。

3、测验选材大多取材于课内

2011年试题(见表5、6)共取材28篇选文,其中16篇取自各版“课本”与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算是课内题材,二者占据58%,比例相当大。选自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就占了5篇。命题者尤为青睐先秦诸子散文,取材自先秦诸子散文的有7篇出现12次。有9篇选自九五课纲高中国文教材文言文核心选文四十篇(见表3),主要集中在多选题部分,相较于2010年有23篇教材选文入题的情況,似乎单薄許多。

表5

    年份 课内 课外 课内占百分比

2011 16篇 12篇 58%

2012 17篇 10篇 63%

表6

年份 选自40篇核心选文 选自中国文化基本教材 选自先秦诸子文章

2011 9篇 5篇 7篇19次

2012 14篇 3篇 8篇12次

2012年试题共取材27篇选文,其中18篇取自各版“课本”与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算是课内题材,二者占据63%,比例比2011年更高。3篇选自中国文化基本教材,选自先秦诸子文章的有8篇12次,比2011年有所减少。

测验选材选自九五课纲四十篇选文的有十四篇(见表4),与2011年相比更加平均分布于各篇章,展现2012年指考国文试题积极呼应高中国文教学的用心。另外,还有《论语》、《孟子》、《庄子·庖丁解牛》、《左传》、《红楼梦》、《老残游记》等常见的高中教材选文。

非选择题选材同样选自课内。文章解读题取材取自考生熟悉的高中国文教材选文《左传·烛之武退秦师》和与之相关的课外素材——王更生《文心雕龙读本》,写作题则是引用《论语》一段对话作为引导文字。引导文字同样是选自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为高中课堂教授范围,除了具有提点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考的意义外,也对考试与教学做了直接而积极的融通。这样的试题展现回归国文学科本质,反映高中国文教学的用心。

(二)、评价

从这两年文言文试题选材可看出命题者一个强烈的意图,那就是再次告诉学生“课本很重要”。此举对有些舍本逐末、轻忽课本的学生简直是当头棒喝。所考的内容,超过一半以上的是学生平日已有接触的文言文,学生在考试中只要平时多用功就能拿分。这对于鼓励学生踏实学习有正向的意义。文言文考试在取材上,既呼应了九五课纲的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国文教学目标具体化,督促学生重视课内知识,选材许多都是四十篇核心选文之一,特别是基层教师所重视的中国文化基本教材,95课纲中改为论孟选读,也在本次大考中呈现,不难看出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呼吁学生要重视课内选文,注重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尤其是先秦诸子散文。先秦时期是中华民族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留下了宝贵而又绚丽的瑰宝,对后世影响极大,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该对其重视才对。命题者亦赞成文化传承之必要、文化经典之重要。

三、 比较

两岸高考文言文试题阅读材料的选取,在内容上有同有异,在材料分布上却迥然不同。

首先在材料分布上,大陆一般选取一至两篇选文作为阅读材料,围绕着这一二段文字来出几道题目。学生在做答题目时,不能脱离这一至二段文字。而台湾文言文试题的阅读材料篇目众多,非常分散,极少有一篇完整的文字,而是分散到题干中或置之于选项当中。

其次在选文数量上:大陆1-2段选文,而台湾却多达十几二十几篇选文,最多达28篇选文,涵盖面大,能真正考出学生文言文的水平。

选材内容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选材的标准,选取的一般是有传统思想的人物。两岸文言文材料中都有出现的人物或作者有:孔子、孟子、韩非子、庄子、司马迁、刘义庆、柳宗元、欧阳修、顾炎武。试题材料均有出现的作品有《论语》《孟子》《韩非子》《庄子》《史记》《世说新语》,可见先秦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和史传受到两岸命题者不约而同的青睐,这显示了两岸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的共性。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源,因此两地在文化传承、文化基因上相同,尽管主流的意识形态不同,但对于文化的价值追求、审美情趣等方面上有许多的相同点。

不同之处在于大陆选材文本内容较为单一,大多集中在史传文,尤其是人物传记。虽说上海卷等有特色和个性,但远远不如台湾试卷的选材那样丰富广泛。一次考试便涉及一、二十篇文言文,题材丰富多姿,涉及面广,跨越朝代远,体裁多样,既可开阔考生的视野,丰富其传统文化知识,又可通过考试测验出学生文言文真正的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大陆所选阅读材料绝对没有选自课内所学的课文,题目在课外,而答案在课内,考的是迁移能力。而台湾却超过50%的材料来自于课内的选文,这一点是两岸高考文言文试题选择阅读材料最大的不同。

到底高考文言文试题的素材应不应选择课内的选文,近年来专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四、 启示

虽然对于高考文言文试题的阅读素材到底该不该取自课内选文的论争还没有结束,但通过两岸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取材比较,我们是否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呢?台湾试题超过一半的选材来自于课内选文,且是多家版本共同的选文,是经典教材,选文数量众多。这对中学国文教学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取材回到传统课文,一线的教师、学生就会重视课本,注重扎实古文基本功,通过平时注重积累、诵读、涵咏,老老实实打好古文功底;可以让教师在进行国语教学时有实际的教学重心,学生也有比较明朗的学习方向,改变过去学生轻忽课本的学习态度,回归课本,回归课堂,教师也能致力于传统经典课文的教学,扎实有序地奠定学生国文基础,积淀国文素养,在传承文化传统方面也较为成功。通过这样的导向,把中学教学和高考两个环节很好地衔接在一起,二者并非断裂的两端,而是一体循环的。这一点大陆就远远不同于台湾。大陆因选材不出自课内选文,故学生都知道:中学里学什么高考却不考什么。反过来,他们的理解是:高考考什么就该学什么。因此,课文掌握与否并不重要,弃教材于不顾。长期以往,恐怕学生对课本的选文会失去兴趣,那么,宣传、普及、继承古代灿烂文化的成果岂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福建省语文协会主编.  专家评析福建语文高考自行命题[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1

2.倪文锦、何文胜编着.中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语文教育初探[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3.蔡美惠.  台湾中学国文教学研究[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2

4.雷新勇.  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6. 王荣生.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 周晓云

学校:福建省厦门市华侨中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