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例话•小学】品味优美的语言
发布时间:2015/5/15 13:34:36文学作品中生动感人的形象,是借助优美的语言来塑造的。因此,我们阅读时,在感受动人的形象的同时,还要品味那些优美的语言。
品味语言,主要是琢磨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的、反映生活的。
品味语言,首先要反复诵读,想想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写的。杜甫的《绝句》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诗中写道: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这首诗中,诗人描绘了清丽喜人的早春景色——黄鹂、翠柳、白鹭、雪山……形象清新可人,语言的优美更令人玩味不尽:黄鹂停在翠柳上,白鹭飞上了蓝天,色彩鲜明。“鸣”仿佛让我们听到了黄鹂清脆的歌声,“上”让我们感受到白鹭展翅的振奋。“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翠柳”对“上青天”,对仗工整,读起来有一种音韵节奏美。“窗帘”是说“从窗子里可以看到”,用一个“含”字好像窗子成了一个镜框,而积着白雪的西岭也成了一幅美丽的画。这些优美的语言是值得细细琢磨的。
比较,是品味语言常用的方法,具体地说,是采用“删、增、换、调”的方法,与原文比较,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
“删”,是删去文章中的某些词句,把删后的文句与原文比较,会发现这些词句必不可少。
“增”是对有些极简练的文句,试着加一些文字,看看行不行,一般我们会发现,加上去以后文句反而显得累赘。
“换”是试着把文句的词换成意思相近的词,或是把句子换一种说法,如把反问句换成陈述句,会发现作者用词的确切、句式选用的讲究。
“调”是试着调换句子中词语的前后次序,看看对表达效果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