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例话•初中】烘托的艺术手法
发布时间:2015/5/4 15:01:29烘托艺术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其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需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衬托,又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显得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显得更洁白。又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就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另外,还要注意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就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衬托有些相似,有时常被混淆。
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