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读写例话•高中】文言文的翻译

发布时间:2015/6/2 12:07:59

文言词语的翻译,可分几种情况来讲。

第一种情况,一个词怎样解释就怎样翻译。文言中大多数普通词语都可如此。一般来说,没有什么疑难之处。如“商君佐之”“乃使蒙恬北筑长城”“争割地而赂秦”等句中的“佐”“筑”“赂”,可采用加字法,译成“辅佐”“修筑”“贿赂”。如“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句中的“爱”“致”“士”,可采用现代汉语中意思相同的“吝啬”“招揽”“人才”来译。

第二种情况,解释和翻译有相当的距离,不能把简单把解释的话当作翻译。如“焚百家之言”中的“言”,当解释为言论、学说,但这样的解释不能焚的宾语,应译为“记载言论的著作”。又如“履至尊而制六合”,当解释为天地四方(上下东西南北),但直接写进译句很费解,可译为“整个天下”。这类情况,应按这一词在句中指的什么来译。

第三种情况,要恰当处理一些修辞格。

比喻。如“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因现代汉语中没这样的说法,如保留比喻,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不保留比喻,可译为“坚固的城防”。又如“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中的

“藩篱”,原意为篱笆墙,译起来就难保留比喻了,可译为“边防”之类。总之,还是以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为准。

 借代。文言中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很多。如“布衣”代未做官之人,“缙绅!代官员,“三尺”代法律。“万钟”代“高官厚禄”,等等。这种说法,现代汉语中都没有。如解释,可讲清为什么这样代;作为翻译,只把所代的事物写出就可了。

委婉说法,古人行文,或因有所顾忌,或由于谦恭,或为了求雅,往往不直言其事,而把要表达的意思拐着弯说出来,即所渭委婉的说法。如把国王(或王后)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出“填沟壑”,把出兵征伐别人说成“会猎”,把上厕所说成“更衣”等等。凡遇到这种情况.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来译就可以了。

用典故。古人写文章,常用典故。如谭嗣同曾对梁启超说:“今南海(康有为)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其中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四个人名,如解释,必须说出有关故事和在文中的用意,但翻译无法把有关故事写进译文,然而又要译出用意,所以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适当译出典故的含义。可译为:“现在康先生是生是死还不知道,我要像杵臼、西乡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死,以报答皇上;您要像程婴、月照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出走,以图谋将来。”

第四种情况,各类专名词和各个领域中的习用语,译时也应注意。凡属专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谥号、庙号、年号、书名,等等,可不译。各种领域中都有一系列的习用语,如官场中的“下车”“视事”“乞骸骨”“除”“拜”“迁”“出”,等等,可按现在的说法翻译。专名和习用语(术语),情况是相当复杂的,涉及古代文化知识的诸多方面。古代文化常识,此后还有专文介绍。

接下来讲讲文言文中句子的翻译。

文言中有些句子的结构和现代汉语有较大区别。大致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1.句中一些省略的成分,有时需要补出。

如“公之视廉将军熟与秦王?”显然省了“威”之类的词语,可补充,翻译为“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谁更厉害?”

介宾短语的宾语也常常省略,如:“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句中的三个“以”字后,都省略了代词“之”。“之”指代“苟粟多而财有余”这个假设的情况,翻译时要补出来,可译为“这种情况”之类。

此外,介词“于”也常常省略,翻译时也要补出。

2.一些文言句子的语序有时需要改变。

①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

②疑问句中,宾语是疑问代词须前置的现象,如“沛公安在?”

③否定句中,宾语是代词须前置的现象,如“古人之不余欺也!”

④定语后置,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此外,由“于”“以”等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原文中常作补语,翻译时可改为状语,如“赵尝五战于秦”等。

3.有些特殊的句子,翻译时需要扩充或凝缩。如:“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可扩充文字译为:“使敌人降顺,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