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国学知识简答

发布时间:2015/1/8 14:15:11

 

1.史学三长是什么:

答:是唐代史学家刘知幾在其所著《史通》中提出的关于史家修养的要求,即:史才、史学、史识。所谓“史才”,是指史家的才干,包括史家应有的搜集、选择、组织史料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所谓“史学”,是指史家应具有广博的历史知识和掌握丰富的史料;所谓“史识”,是指有自己对历史和史书编撰的独立见解和观点,以及秉笔直书,忠于史实的品质和献身精神

2.史德是什么:

答: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最早提出的史家修养的重要内容,指史家撰写历史时应该具备的道德素质和忠于史实、理性客观的品质。章学诚认为提高史德修养主要依靠“慎心术”来避免史家由于心存偏见或主干好恶而失去客观公正的态度,影响到正确反映客观的历史。同时依靠“养心术”来促使史家精通儒家文化,治史能够“通六义比兴之旨”,提高自身史识修养和理论认识水平。

3.简论孔子的“仁”与“礼”及二者的关系:

答:从一个简单的含义上来说,仁最通常的理解是通过对道德准则的学习及遵从,达到一个“修身”“爱人”的目的,将仁作为是一种实现爱人、立人、达人的必然途径。“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实际上“礼”是用来培养内在的“仁”者之正心, 仁是目的,礼是准则。

4. 简论“孝”伦理的现代价值:

答: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保证,有助于解决当前家庭代际矛盾,是提高当代人道德素质的起点。传统孝道精华部分是形成现代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价值渊源,有利于和睦社会风尚;孝道的培养与实践是提高当代人道德素质的起点之 一;它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克服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的泛滥。 总之,传统孝道思想不仅仅是一个伦理观念,实际上也深刻地影响了我国政治、文化、思想走向。

5. 简论《老子》中“道”的内涵:

答:老子的道就是指存在于万物和自然之中最初最本来的东西,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这个道理。道也可以说是自然万物演变的规律。

6.论章学诚“六经皆史”思想:

答:参照余英时著 《论戴震与章学诚》 三联书店 2005   刘巍著 《中国学术之近代命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或 刘巍《章学诚“六经皆史”说的本源与意蕴》 《历史研究》2007 第4期

7.请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学术体制和近代学术体制看法

答:参考陈以爱著 《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机构的兴起-以北大研究所国学门为中心的探讨》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2   

左玉河著  《中国近代学术体制之创建》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8

8.浅论清代学术思想,以乾嘉学派为例:

答:参考梁启超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8   余英时著《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三联书店 2012  艾尔曼著《从理学到朴学》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2

注: 所用书目版本   《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 2013    

《孟子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 2012  

《老子注释及评介》 陈鼓应著  2012

9.请写出《周易》八卦的图形、名称及其代表的事物:

答:乾——天   坤——地   坎——水   离——火   艮——山   兑——泽   巺——风   震——雷

10.请写出中医中的“五脏六腑”各代表什么,并写出五脏对应的五行:

答:五脏:心——火,肺——金,肾——水,肝——木,脾——土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11.请写出佛教四大菩萨及其各自的道场及其象征的四种人格:

答:观世音菩萨——浙江普陀山——悲

文殊菩萨——山西五台山——智

普贤菩萨——四川峨眉山——行

地藏王菩萨——安徽九华山——愿

12.请谈谈你对《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的理解并做出评价:

答:权利大的人,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才就不会不太平了。要无为而治,清静无为。

13.请谈谈你对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并做出评价:

答:就是说人们只要掌握了自然规律就可以利用它为己身服务。 都是反映了荀子唯物主义观念。为人处世要秉承天意,顺天而行,背道而弛者必将受到上天的惩罚。

14.请谈谈你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的理解并做出评价:

答: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15.简述老子思想并引用《道德经》加以说明:

答:政治上的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哲学上的阴阳辩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万物创生的根源,所以人、地、天都要法“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万物创生的根源,所以人、地、天都要法“道”

16.简述庄周梦蝶所隐含的意思:

答:从道家思想看:庄周变为蝴蝶步入极乐,乃人生大幸;蝴蝶变为庄周步入喧嚣,乃人生之不幸!周变蝶乃脱俗成仙,蝶变周乃堕落红尘。

哲学角度看:是庄子对自我与世界的认识,对外物与本体的思考。对两者关系的讨论,体现了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相对主义哲学思想。此外也有一点不可知论的色彩。

18.程子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习”字的解释:

答:两层意思(大致):一、复习、温习,二是应用、运用于实际。(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的解释)

19.“竹林七贤”具体指哪七个人?

答:嵇康 、 阮籍 、 山涛 、 向秀 、 刘伶 、 王戎及阮咸。

20.高邮二王及其代表作:

答:王念孙:《广雅疏证》《读书杂志》《古韵谱》(三选二)

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21.介绍一下竹林七贤:

答: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但据后来学者陈寅恪先生考,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年,乃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所以才有与典故相悖,“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之说的观点。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22.介绍一下韩孟诗派:

答:“韩孟诗派”是 中唐 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具有变态的审美趣味,“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诗歌形成一种奇崛硬险的风格。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23.简述十三经:

答:十三经 , 儒家 的十三部经书,即《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24.宋代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说:“四教以文为先,自博而约,四科以文为后,自本而末。”请说出王应麟所指的四教、四科分别是什么:

答:四教:文、行、忠、信;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25.叙述《孙子兵法》中诡道的十二种表现形式:

答: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26.写出《孙子兵法》论述的“五事”和“七计”的具体内容,并加以解释:

答:所谓“五事七计”,五事即“道、天、地、将、法”,分别指政治、天时、地利、将帅素质、军事体制等五个方面。而“七计”是由“五事”演绎而来,是指从七个方面即从双方政治 清明 、将帅 高明 、天时地利、法纪严明、武器优良、 士卒 训练有素、赏罚公正来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

27.请问“三纲”和“五常”分别指什么?

三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28.请问明代四大奇书分别是指哪四部书?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29.要想培养一个严谨的生活态度,我们应该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做起,对此《弟子规》中都提出了那些具体的要求呢?

表示珍惜时间的?答:朝起早——惜此时

表示爱护生命的?答:晨必盥——辄净手

30.关于从小就要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弟子规》都讲了那些内容呢?    

答:凡出言——勿佞巧

31.《胡笳十八拍》琴曲记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蔡文姬流亡塞外。

32.被国内外人士誉为“中国三大国粹”的是?

答:京剧  国画  中医

33.请问清代的“八旗”分别是哪八旗?

答: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34.科举中,会出现一人兼解元、会元、状元的“连中三元”,其分别是在什么考试中取得的?

答: 乡试 会试 殿试

35.宋代书法有苏黄米蔡四家,苏黄米蔡分别是?

答: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36.传统音乐的“五音”包括哪五音?

答:宫、商、角 、徵、羽 。

37.请按时代写出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史的名称。(8分)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书、北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38.请依次序写出中国古代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8分)

小暑、大署、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大寒、小寒   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

39. 请你解释你理解的“文心雕龙”之意。

刘勰在他为《文心雕龙》所写的序言《序志》篇,对其书名做了这样的解释:“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何谓“雕龙”?汉代以来,多以“雕龙”二字比喻文章华美辞采绮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谈天衍,雕龙奭”,刘向《别录》曰:“驺奭修衍之文,饰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

40.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人生三种境界是什么? 并简单地分析一下。

答案: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