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台湾专家来渝谈自然教育:拯救荒野要从拯救荒心做起

发布时间:2015/9/9 11:07:44

 

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依赖上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但却慢慢失去从大自然中直接体验世界的能力。小屏幕里的万千世界真的能替代大自然的辽阔吗?“首届重庆市梦想课堂自然笔记大赛——观赏自然真趣自然教育沙龙”在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校举办,台湾荒野保护协会、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的专家和全市六十余所学校的校长、老师一起,就自然教育的话题进行了探讨。

 

拯救荒野要从拯救荒心做起 不要让孩子与环境割裂

在台湾荒野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张菁砡看来,生命随时都跟自然万物相联结,“拯救荒野要从拯救荒心做起,只有改变人心才是保护环境最根本的方式。”

在演讲中,张菁砡给出了一组数据,“现在全世界二分之一的人口聚集在都市,消耗世界约75%的能源,排放世界上80%的温室气体。而到2030年,居住于都市的人将会增加到三分之二。”张菁砡说,越来越都市化的生活让人们变得依赖高科技,变得物化,而忽略了精神层面的东西,对周遭事物、环境无感。然而,生命真正该依赖的并不是这些科技物品,而是大自然的资源。

自然教育最重要的便是让孩子不要沉浸在高科技围绕的生活里。张菁砡说,现在很多孩子已经开始失去直接体验世界的能力,都被机械工具带来的间接学习所取代,收获的也全是二手知识。“其实,孩子们最需要自然来刺激感觉器官的发育,进而培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张菁砡说,感官体验能将孩子内心深藏的情感与外界联系起来,激发自身潜能。

“遗憾的是,现在的环境教育赶不上环境恶化的速度。”张菁砡呼吁,人类有亲近自然和亲近生命的天性,不要再让孩子们和自然与其他生命疏远,否则“自然缺失症”将会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与环境完全割裂,出现各种各样的身体、心理问题。

 

交流方式分享困惑 自然笔记创造实践教育盛宴

在沙龙中,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树义也分享了自己带领学生在南极、亚马逊丛林进行科学考察的故事,从中谈论了当代学生在生态观、个人素质、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以及在给孩子们怎样的自然教育、生态观上的感悟。演讲环节结束后,相关专家又就如何进行自然教育、自然教育中的困惑等话题展开了圆桌讨论。

少年先锋报社社长周山河表示,大自然是天然的课堂,不仅有趣,还增长知识见识,培养气质。而此次大赛正好为全市青少年家庭提供了一次以观察记录自然为主的综合实践教育的盛宴。

据介绍,本次自然教育沙龙是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林业局、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科委、市环保局、共青团重庆市委、市科协、市生态文化协会主办,华龙网、少年先锋报社等承办的首届重庆市梦想课堂自然笔记大赛的系列活动之一,旨在邀请两岸学界、教育界、NGO人士,通过主题发言、圆桌论坛的形式分享自然教育的经验,共同思考、开拓更加有效的途径对公众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营造爱物知恩、节用惜福的良好社会风尚。

记者手记:自然教育,是一种生命的态度

在自然笔记大赛中,有数位专家都不约而同地向家长们推荐过一本书:《林间最后的小孩》,这本书开创性地提出了儿童自然缺失症的概念。

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对电子产品的小屏幕爱不释手,却难得放眼去看一看身边的大自然,而自然笔记大赛为他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契机,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五官,去感知自然,尊重自然界的每一种生命。我们都是在消费大自然,在自然中得到慰藉的同时破坏自然,我们的下一代不应该重复上一代人的错误。自然教育就是启发他们与自然结伴,有一种生命的态度,有一种对万物的敬畏感。

 

来源:华龙网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