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王立根谈“灯”字

发布时间:2016/2/23 9:50:24

灯,形声,从火,登声,本写作“镫”。本义:置烛用以照明的器具。隶变以后,作照明器具用的写作“燈”。人类能够保存火种并掌握人工取火技术,为灯具的发明与使用莫定了技术旅础。

中国奴隶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但就目前考古情况来肴。尚末发现商、周时代的灯照。从古籍记载来看,古时并无火镶。《说文解字》中说:“镶,锭也。”亦作钉、定,都是指同一事物。《楚辞·招魂》:“兰青明烛。华镫错些。”这里的镫才开始指火镫,即为泽兰提炼的油制作的灯烛,装饰华丽的烛台。这是目前我国文献中首次用“镫”字来称呼灯具。《楚辞》中虽已出现“镫”字,那时照明应是用烛,也是今天所指的火把。汉武氏左石室画像,颜淑所执烛形可证明。所以灯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一大进步。

△颜淑秉烛

古时有灯节又称元宵节。中国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便是此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外出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写道: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就是写的上元灯会的景致。但普通人是点不起灯的,故有“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烛光,让烛光照进自家屋内来读书。我小时候,家家都点煤油灯,有玻璃的,有铁皮的,下面放些煤油,上面有一个捻子,灯身上有一个旋钮,可以用来调节灯光的强弱。那时,家里很穷,晚上一般只在堂屋里点一盏灯。在学校晚自习,也是点汽油灯,一个教室一盏,夜九时后,我们学生也只好用墨水瓶自制小灯照明。那时我们向往的共产主义生活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煤油灯

福州元宵花灯,始于汉代,至宋代被列为京都灯节的上品。据王应山《闽大记》载:“沿门悬灯,通宵游赏,谓之灯市。”其时家家户户,张灯悬门,十里灯街,红光辉映。州县官吏,每逢元宵,倡导大闹花灯,官民同乐。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刘瑾当福州太守,为了观赏花灯,下令挨家挨户捐灯十盏。郎官巷诗人陈烈,愤然写道:

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风流太守知不知?犹恨笙歌无妙曲。

  从此,官府不再强令百姓捐灯。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亦谓上元佳节。《武林旧事》记述入京的福州灯采:

纯用白玉,晃耀夺目,如清冰玉壶,爽澈心目。

春灯绝胜百花芳,元夕纷华盛福唐;银烛烧空排丽景,鳌山耸处现祥光。

此诗描绘昔日闽都灯市和鳌山的盛景。元宵城门开禁,鳌山向外,郊外人家入城观赏,人山人海,热闹非常。

 

△福州元宵灯会

从春节至元宵前夕,福州民间有送灯习俗。对出嫁之女,娘家例必送灯,“灯”与“丁”谐音,取添丁之意。第一年送“观音送子”灯;第二年如未生育,则送“天赐麟儿”灯、“孩子坐盆”灯;第三、四年如再未生养,便送“桔”灯,寓为“焦虑”之意。生育后可送“状元骑马”灯、“天赐麒麟”灯等,直送到外甥16周岁为止。民间有首童谣:

正月元宵灯,外婆爱外甥(外孙),送来红红桔子灯,吉利又添丁。

杨庆琛榕城之夕《竹枝词》又云:

天赐麟儿绘彩缯,新娘房子霞光增,宵深欲把金钗卸,又报娘家来送灯。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