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厦门优秀作文范例

发布时间:2016/4/19 14:07:09

莫让“豪斯曼计划”再上演

厦门一中 汤初美

尊敬的校长:

您好!

近日,关于贵校一座历史悠久的教学楼的存废,引起了多方关注。作为支持将它保留的一份子,冒昧写信来叨扰您,希望与您分享几点想法。

不知您是否听说过“豪斯曼计划”?当年的拿破仑与豪斯曼都非常喜欢宽大的街道,计划将所有狭窄的街道扩建。豪斯曼望着扩建后的街道说:“如今的40米宽,离预期的120米还是差了远些。”足以想象出当年那一番天翻地覆的图景。

虽说只是为了一座区区教学楼,境况当是不能与豪斯曼的“雄图霸业”相提并论。但如今致书与您,就是不愿看到性质相似的“豪斯曼计划”再次上演。

钱穆先生曾说:“中国的文明不应以与所有历史遗产决裂的方式得到解放。”这座教学楼,对贵校来说是一个文化的印记,有着特殊的意义。拆与不拆的分歧想必最后还是要回归到“感情”二字上来。风雨苍茫,裹挟着历史的风尘一路走来,这座教学楼如同一位一直守候的老者,见证了学校的变迁发展。每一个从中走出的学子,不论成就的大小,谁能说自己的身上不浸润着这座教学楼的风韵呢?铮铮风骨,唯“感情”二字,最放不下。

若说支持保留者只空有“怀旧”之名,未免刻薄且认识浅薄。进一步说,老旧建筑的拆与不拆,终是要还原到历史与现代化冲突的问题上。而这座教学楼被冠以“矮小、简陋、老旧”,真的是与如今如火如荼的现代化代名词完全相反,格格不入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且不说这座教学楼曾有“培育优秀”人才的赫赫战功,建筑的价值,当不单以实用与否为唯一标准。“豪斯曼计划”所实施的战略性美学,是可以让贵校腾出更多的用地空间,节约修缮维护的费用。但是,一座楼的拆除,却在无形中消解了几代人的心灵空间。填充了现代化的建筑,却留下一块心灵的空白。

“历史”与“现代化”孰对孰错,现在恐怕还难见分晓。但校长您毕竟需要有大局的考虑,若是最终未能留下这栋楼,我也理解您。

波德莱尔望着重建后的卡鲁塞尔,笔下发出这样的慨叹:

“呵,这社会,就如人心一样浮躁!”

留下一座风雨兼程的建筑,大概是无数和我一样的朋友的一点执念吧。

祝工作顺利!

小林

2016年4月9日

名师点评

陈钟斌老师、高剑华老师:

笔法老到,类比论证恰当。本文聚焦教学楼拆留问题,却适时宕开一笔,反从他处落笔,以史为鉴,借助“豪斯曼计划”,作者的思考深入,思想深刻,说理专业,有杂文的味道。善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关于“历史与现代化冲突”的论述甚为精彩,观点富有启发性。在充分正面论述的同时自觉考虑到对方的逻辑,呼应他说,有着较强的对话意识。语言面貌良好,富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情理兼具。节制而又合理地引用名言,泛化适度,在考场上夺人眼球。

 

历史传统的传承不应舍弃

厦门双十中学 李晴妍

尊敬的校长:

您好!

针对贵校这座教学楼的去留问题,我有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和您交流沟通。

我并不赞成将这座教学楼拆除的观点。众所周知,这并不只是一座普通的教学楼,它在岁月的变迁中矗立着,承载着无数或在校或离校的学子们寒窗苦读的励志点滴,它是作为无数师生校友对于校园生活归属感的载体而存在的。试想,若是您抱着追忆往昔的抒情返回母校,迎接你的不是昔日如旧友般熟悉的建筑,您是否会感到一阵失落?对于早已步入社会的人们来说,校园便是最适宜的回望初心的场所,但所有感情并非能够虚无缥缈地兀自升华,这其中,便需要如这座教学楼般的物件存在,令这些抒情之感有一席之地得以保存发酵。

建筑繁华,人心荒芜,两者就会违和。若是我们对于该建筑的去留问题只片面地停留在修缮、养护的费用上,未免过于肤浅,若是按此逻辑,那么如今的圆明园废墟的保存岂不成了耗资巨大但无实用意义之举?在此层面上,我认为圆明园废墟的保存更主要是对公平正义的呼唤;于此同理,该教学楼的保存,也应是对于纯朴校训的坚守以及务实求真的学习态度的呼唤。即使如此,花钱将理应保留的原则训诫修缮保存,也就不存在什么不合理之处。

教学楼的去留问题,折射出的其实也是传统与现代的共存与否的问题。当我们毫无节制地大拆大盖,放眼所及之处皆是触目惊心的“拆”字和热火朝天的在建工地,对于略显陈旧的传统建筑视而不见甚至弃如敝帚时,鲜活的历史与传统正以难以估测的速度衰亡消失,待我们回过头来想要追忆往昔时,恐怕身后只剩冷冰的钢筋水泥,溢出心胸的抒情也只能用日渐泛黄的记忆来聊以抚藉,并终将消失在一代代人们的内心深处。

日新月异的科技产物,快餐式的生活速度,催生了人们“喜新厌旧”的习惯,也难怪老人常说“以前的人东西坏了只想着修,现在的人东西坏了却只想着换”。这样的感慨,莫不是如今群众心理的最真实的写照?

历史的传承,初心的保留,让我们更要看清时代改头换面时,改的并非对历史的认知以及事物变换更迭的态度,我们的传统,更需我们用心去修缮,去装饰!

此致

敬礼!

小林

2016年4月9日

名师点评

卢珊老师:

全文围绕中心主旨论述,紧扣争议矛盾,观点清晰,语言简洁。多维度分析问题,入情入理,尤其是设身处地地代入角色,书信对象明确,时时唤起写作对象的共鸣和思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且敢于发散开去,借由同类问题的类比,吸取经验教训,将一栋教学楼的问题扩展到整个社会的心态,枝叶发散却又没有过度拔高之感,难能可贵。可惜结尾较为仓促,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行文略有虎头蛇尾之感。 

 

老楼虽拆,薪火长存

厦门外国语学院 陈宇莹 

尊敬的校长:

您好!

听闻学校里有一座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因不能满足学校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有人提议将其拆除,但因为这座教学楼曾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对学校有着特殊意义,亦有人反对拆除老楼。在我看来,拆除老楼更符合学校和学生们的需要。

学校是为孩子提供教育,培养人才的场所,学校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老楼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时至今日已简陋破旧,无法保证其安全性。如果无法保证学生的安全,又如何育人呢?再者,学校应满足的是当下在此学习的学生的现实需求,而显然,老楼已无法满足学校现代化的需要,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需要,我们珍重老楼承载的过去人的回忆,但学校更应对当下的人负责。

诚然,老楼走出过一批优秀人才,是学校的骄傲,也是众多人心中无法抹去的回忆,但这回忆的载体不一定要依靠于老楼。对于学校而言,拆除不能抹去过去的荣光,在这所学校里滋润成长的人们,他们在自己、他人的人生中,在社会中散发的光与热,才是学校抹不去的骄傲。对于曾在这里学习过的人而言,在这里接受的教育,收获的友情才是更珍贵的回忆。当然,我们无法否认这些回忆因老楼的存在更加深刻,但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侵蚀中,老楼也日益沧桑,一座残败,与过去相比面目全非,与周围建筑格格不入的老楼,恐怕不但不能唤起校友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反而会让大家大失所望吧?

拆除老楼并不等于否定过去,更不可能摧毁学校的荣光,学校的精神。相反,这是学校为学生负责的体现。过去的老楼确实走出众多优秀人才,但学校不能只陶醉于过去,而应思考在时代变迁中,如何培养新时代的人,在不断的发展中薪火永传,发扬光大。

学校立学的精神并不是依靠于一座老楼,但学校也不能忘记历史,要让曾经在这里学习的人们回到母校依然能感受到当年他们在这里学习的美好。为此,学校在拆除老楼后可以修建与老楼风貌相似,但安全性更高,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和当下学生需求的新楼。同时,还可以借助现代技术,利用摄像摄影等方式记录老楼的样貌,在校史馆里展放,如此在一定程度上也算保留了老楼。

希望学校能薪火永存,在新楼中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小林

                            2016年4月

名师点评

张小平老师:

考场作文,新意很重要。选择保留老教学楼,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成为为数不少的考生作文中的立场,这就导致在大多数的考场作文中,出现观点雷同的现象。此时,作者这篇主张拆楼的文章无疑能让改卷老师眼前一亮。作为任务驱动型作文,本文开头第一段即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完成指定任务。第二段,作者紧扣核心概念,细致分析学校及教学楼的定位与功用,在具体的语境中辨析关键概念,抓住了问题的核心,阐明自己的理由。第三、四两段,作者先站在对方的立场,秉持同情的理解,与观点相对方文明交流,有效呼应对方观点,在承认对方观点部分合理性的同时,又能指出支持对方观点的理由不能成立的地方;接着,作者从学校与校友的不同维度,通过对材料涉及到的老教学楼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辨析,指出老楼与学校文化记忆并非是同一概念,拆楼不能与否定过去等同,有效区分不同概念,从而进一步申述己方理由,捍卫自己的立场。文章第五段,着眼于解决问题,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方案,这既是对对方观点的进一步回应,更是对己方观点的校准与重申。结尾一段,简洁有力,干净利落。总之,本文是一篇规范的任务驱动型考场作文,概念辨析细致到位,文明交流贯彻充分,具有标本意义。

 

本专题系海峡语文网特别策划,以上各篇文章版权属于作者本人及海峡语文网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网联系,欢迎读者转发分享。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