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泉州优秀作文范例

发布时间:2016/4/19 14:19:18

变?不变!

泉州一中 林凯逸

亲爱的作家先生:

您好,愿展信愉快。

对于您的母校拆除老教学楼的计划,我有所耳闻,亦对您的心情感同身受。我曾就读的小学不久前也刚刚改建,看见熟悉旧楼忽然成立崭新却陌生的所在,我心中难免有种物是人非的戚然。可尽管如此,我却仍想劝您放下执念,顺其自然。

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见逝者如斯,总明白这不过三维空间中不变的真理。正是有旧去新来,沧海桑田,才能有人类从刀耕火种一路走来,有富足先进的物质文明与百花齐放的精神文化,旧日的生活定然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与历史意义,可当机械化时代来临,又何必强求农人们坚守“锄禾日当午”的辛劳?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应承认,过去不应阻碍未来的道路。因而,当学校为了发展而计划拆除已无实用价值的旧楼,我们断然必有不舍,却仍应从大局考虑,表示支持。

况且,请您扪心自问,若学校一直保存这幢老楼,您又有多少机会来故地重游呢?面临斗转星移的世事更迭,改变的自然不只有您的母校,更是您自己。纵再怀念,您也不可能,并且不会真正愿意回到母校读书的青葱岁月了。我无讽刺之意,这亦不过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正如古文人,他们总将“故乡”于笔端,甚至诚恳地悬于心头。可有多少人,真正心甘情愿地回了故乡呢?回乡固然不易,但绝非客观上的不能——赴举的投了笔,为官的脱下帽,催马上道便是归程。只不过他们已割舍不下“如今”的生活,而把故乡诗化为一个乌托邦式的心灵寄托了。这与您的境遇又何尝不相似呢?旧楼其实并无太多的实际意义,不过是您诗化了的精神家园。

因而,为何要强求旧楼以物质的形式保留呢?身为作家,您必然比我更精于此道——将其化为诗、化为文,化为您笔下不朽的世界,那才是它更好的归宿。既然旧楼已只是精神上的家园,那么“记住它”便是一种圆满。精神是不灭的,历史是永恒的,正如苏子所言:“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我们断然不该为岁月流逝而自伤自怜,而应有顺流而东的洒脱,和不忘本心的坚守。

苏轼还有诗云:“老僧已死成新塔。”这正如我们所面临的世界。人托身于凡躯,物寓形于泥土,没有什么物质生命能够不朽。可老僧纵是死去,人们仍心怀虔诚的信仰,将新塔筑得更高更美,去天尺三。

站在陌生的新楼,我在那一刻有了归属的欣然——大门敞开,学生们活蹦乱跳地跑进楼中,如振翅的雏鸟,如我们当年的模样。

楼变了,可楼真的变了吗?若是有变,不过越变越好。

不知,这是否能令你释然?

此致

敬礼!

小林

2016年4月9日 

名师点评

倪振成老师:

本文从个人经历出发,推心置腹,入情入理,娓娓道来,并且书写优美,具有一定的文采,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留旧楼故址,存宝贵遗风

泉州五中 陈梓滢

尊敬的校长:

您好!

听闻了贵校对于旧教学楼的去留之争,窃以为应保留这方人才辈出之地,故展信抒己之见解。若有偏颇,还望指正。

虽然已无法满足贵校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但这座老旧简陋的教学楼之价值仍尤为宝贵。一批批优秀人才将学习历程镌刻于此,一位位学者作家为其奠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莘莘学子置身于学府之中,需要有完备、先进的教学设施,但或许,更需要独特的校园文化与一脉相承的人文学术氛围。梅贻琦先生在就任清华大学校长时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于技术革新迅猛的今日,拥有“大楼”所代表的教学硬件固然重要,但决不能忽略“大师”所承载的校园文化根基。由此观之,凝聚了数代学子智慧的旧教学楼精神价值实大于实用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有言:“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对于校园文化建设亦是如此。非言拆除旧教学楼,贵校传统文化即荡然无存。但将其保留,这样浓厚的文化底蕴才更有一个有形而富有生机的载体。对于后辈学子,可从中感受前辈们的辛勤与风华意气,继承优良学风,由是益加奋发;对于从这里成长的校友才俊,这是他们学生生涯的见证,当中的隽永记忆及情感更是难以磨灭。哪怕无法再修缮作为教学楼使用,基于其精神价值,贵校亦可考虑将旧楼重新加以利用,使其真正发挥校园文化坐标的作用。

“黄金时代在我们身前而非身后。”马克·吐温之言或将启示贵校的发展方向。人才辈出的时代篇章已被翻过,如何能培养出更多的芝兰玉树、将校风不断发扬,或许才是您考虑的重点。若诚用地资金有限,必须将旧教学楼拆除,虽有遗憾,但不必担忧,校风尚存,坦途依旧。然等量齐观,不若效仿北京大学的做法——将百年前园林“燕园”养护保存,用作学术沙龙举办地或是院系办公楼,使现代意识与人文历史交织,构成独树一帜的校园风采。在拆迁重建频频的高速发展时代,若只信马由缰式地跟随大流,为求校园现代化而盲目拆除旧教学楼,恐非佳计。

较之拆除或就地封存不加修缮,合理的规划利用或许更能使这矮小的旧楼焕发生机。保留其原貌原味,并于破损之处加以修整,改造为校史馆或相关学院活动之地,使其成为校园历史的标志伴随后生成长。如此,校友的辉煌佳绩可得到更充分的保存展示,旧楼里遗留的精神财富也不至于只存在于校友师生的记忆里,慢慢流逝褪去。

故谨望贵校综合多方意见,有所考量,留旧楼故址,存宝贵遗风,展校园新风采。

此致

敬礼!

小林

2016年4月9日

名师点评

陈芳芳老师:

围绕“校园老建筑该拆该留”这一核心事件,考生能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清晰阐述观点,理由充分,逻辑严密,建议合情合理。行文饱满,引用信手拈来,文字干练、丰富。但因材料指向的话题空间较狭窄,很难体现写作者的“个性”。

 
本专题系海峡语文网特别策划,以上各篇文章版权属于作者本人及海峡语文网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网联系,欢迎读者转发分享。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