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2019年高考作文在线竞写名师点评及优文展评(二)

发布时间:2019/10/30 9:49:42

名师点评

孙绍振

著名教育家、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读写》杂志,《海峡读写研究》杂志编委会主任,海峡语文网顾问。

抓住语境上的现场感

2019年福建高考作文卷最精彩的亮点是文体上要求:演讲稿。这个亮点太亮了,可以说,是历史性的巨大突破。

传统的科举考试,乃至百年的作文命题,都是做文章,从来没有一次命题的文体要求是演讲稿。在潜意识中,很多人都以为写文章和演讲没有多大差异。语文课程标准是阅读、作文和口头交流三位一体的。作为口头交际的演讲和作文虽然作为两个不同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上,二者通常是混为一谈的,就是演讲比赛也是背讲稿。因为高考并未把口头交际作为考核的内容,故演讲就被淹没了。这就造成了我国国民素质在现场口语交流方面的薄弱。演讲和作文在规律上,有重大的区别。对这样的区别无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如果作为演讲稿拿来照本宣科地念,效果肯定很差。

写文章和演讲最主要的差异,就是语境上的现场感。演讲的语言,至少要相当口语化。演讲时,在现场互动,在鼓动,在率性,在幽默等方面,都有相当丰富的特殊规律,这是一门严肃的学问,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门学问很大。

今年全国卷出现这样的题目,实在是为我们语文教学敲响了一声迟到的醒世之钟,正是由于我们的语文教育家、语言学者的知识结构上的不足,导致我们社会各阶层人士在现场交流时,往往离不开念讲稿。眼睛看着稿子,眼睛是灵魂的窗子,拿着稿子,就把现场交流的窗子关闭了。结果是眼大无光,目中无人。

王兆芳

福州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

劳动的民族传统与现实反思

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题在万众期待中出炉了。全国课标一卷是关于劳动的话题,其话题选择、命制要素,都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内:

首先,在材料选用上,保持了正确的政治导向。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一句传引了国家领导人2015年4月28日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一句,传引了国家领导人2013年4月28日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其次,在话题选择上,保持了家国、民族、文化的大话题特点。“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原出自《左传》,“夙兴夜寐,洒扫庭内”原出自《诗经·大雅》。这些引用,增添了题目材料的文化味、厚重感。

再次,在立意上,保持了命题倾向暗示下的深度反思和自主选择方向。“财富的源泉”“幸福的源泉”“优秀传统”等信息,具有明显的立意引导;写作要求中“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也是引导考生从劳动的正面意义的角度立意。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等,则提供了进一步思考的机会和余地,使得题目的材料呈现了多层次、复杂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立意的单一化、简单化的弊端。也就说,若顺着材料的本意,从民族传统、中华文化、领导提倡、实际需要、时代要求等方面,正面阐述劳动的价值,是符合题意的;而若反思劳动在现实生活中“不被理解”“不被尊重”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也是符合题意的。材料中三个“有的说”,并非无理取闹。在特定人群(如学生)中,因学习忙而不愿意让劳动占时间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在特定领域内,人工智能替代人的劳动,未必是懒惰的表现,反而可能是科技发展、人类解放的一种美好趋势;“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在现代社会、分工精细化时代,也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材料中“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也暗示广大考生进一步“深思”。可以说,写好对劳动的现实反思,是这次作文避免千篇一律而胜人一筹的机会。写作要求中“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认识”“思考”“希望”“建议”,皆可入文,切题角度多样,写作空间广阔,也隐含着许多胜出的机会。

最后,本题保持了情景化、对象感、真切感等诸多要素,体现了高考作文命题的稳定性和连贯性。“面向本校同学”,强调写作的对象感;“写一篇演讲稿”,强调了写作的情景化。不是一般性地讨论劳动话题,而是面向“本校同学”的一次“演讲”,要考虑听众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水准。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既要亲和交流,又要鼓动催促,有立场,有态度,有理由。要适当运用演讲的技巧,把控演讲的节奏,调动听众的情绪。不回避讲大道理,但又要避免板着脸说大话、空话、套话,以致令听众望而生畏。讲真话,讲经过深层思考的话,时时不忘写作要求“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中的“你”,和演讲题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中的“我”,就能写出真切感,从而打动听众,打动评卷者,获得成功。

 

教师下水文

 

许元洪

北京师范大学高级研修学者,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福建省应永恒名师工作室研修成员。

 

劬劳一生力谁任

诸贤、方家:

庄子云: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诚然哉此言也,惟劳者常进取不息,躬耕垄亩,不求闻达于诸侯,卧龙先生之谓也。子曰:劳而不怨。复释之曰:择可劳而劳,又谁怨。于可劳者而劳之,不能者则止,理在其中矣。观乎古仁人之心,劳者亦大矣,不可力强而致,亦不可逸而无所劳,故不才斗胆进言,惟其劳之宜,适之而已矣。

先秦《击壤歌》语之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上古之民,已得乎天地之正,更兼与宇宙万物协同为一,所谓“善万物之得时”,差可拟之矣。惟劳作与日行之轨迹相向而行,同作同息,先民之遵“有常之天行”,掌万物“四时之佳兴”,天人合一,直抵道心。惟劳者能勤作不息,甘之如饴。《左传》有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者能“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一劳而天下无难事矣。靖节先生《归去来兮辞》有言: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一派“耕耘之乐、其乐复如何”之农作谐趣景象。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非农耕之乐,吾谁与归?

或曰:君不见“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耕之苦避之唯恐不及,焉谈农作之乐乎?以流汗来状农耕之艰辛,此言固是不虚,然不亦有云“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乎!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索之何由之,惟勤耕苦耘,方得花开富贵,用度裕如。《尚书》有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他人笑劳者太苦,劳者亦笑他人看不穿耳。

孟子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吾于此言,心有戚戚焉耳。劳其筋骨,乃外练筋骨皮也,亦乃修其心也。诚能劳而不辍,勤而不息,必能志有所向,愿有所达。

然世人亦有惑于“劳而不获,勤而无功矣”。于此言,当择其善者而从,其不善者而改之。苟能劳且勤焉,虽不能至,然心已向往,人能一之己十之,人能十之己百之,人能百之己千之。不亦复闻聊斋主人云:“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纵使事不遂人愿,不能志之所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然亦有何妨焉?泰戈尔曾云:天不留飞鸟之迹,然飞鸟亦已过矣。劳作之乐,乐在其“途”,非必关乎其“果”。纵“果”不达,子宁不往乎?

诸君饱读诗书,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止于至善,此亦劳之乐,乐在“读”中矣。不亦常闻“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乎,然时至当下,不忍目睹同侪中人,亦有沉溺声光电色之中而不能自拔者,更有甚者,目不遐接于触屏,手不释然于按键,此皆废先王之道,黜百家之言,自毁长城者矣,负父母劬劳之苦,背师友规谏之德,实不可取。吾辈身居时世,复兴大业,任重而道远,自当发奋忘食,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以复兴为己任,方不负吾校之美名也。

亦有惟书是论,恶扫一屋而妄谈扫天下者,此亦非所取者。凡有身体力行,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而避而匿之者,非吾所谓择其可劳者而劳之矣。禅宗公案有“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之机锋断喝,倘一屋不扫,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必成怠而惰之者,吾未见其明。

要之,窃以为诸君当“昼夜勤作息,任劳不觉辛”,又当劳逸相结合,《礼记》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劳而有逸,勤而有巧,诚能如此,何向不能至?孔子引而申之曰: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驰而不张,文武弗为也。归余于要,乃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六祖禅宗慧能亦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此言深契吾心,若能常得清净之心,不拘执于五蕴之苦,虽劳,心亦甘也。或转言之:劳而逸之,逸而劳之。

凡斯种种,皆余之思,于可劳而劳,虽劳不怨。惟一勤而天下难事遁,一劳而志者达。言有不周之处,诸君海涵。谨此致词,多请指教为盼。谨致谢忱,不才复兴中学许元洪敬呈!

 

优秀作文选评(二)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

挥洒劳动汗水,拼搏光明未来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高二 刘慧冉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很荣幸可以站在我们复兴中学的演讲台上,向大家分享我对于劳动的看法:我们应当积极参与劳动,挥洒汗水,去浇灌光明的未来。

听到“劳动”,很多同学对它的印象大多与脏、乱、累挂钩,或者觉得“劳动”不是我们学生该进行的活动,甚至觉得“劳动”不值得尊重。在我看来,这些想法实在太委屈“劳动”二字了。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劳动最光荣,它是人立于世所必须的一项活动。亘古至今,在神州大地上创造历史的华夏民族,就是靠着“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的精神,靠着灵巧的双手挣得繁衍生息,蕴养了热爱劳动的民族气质。回望那尚未远去的过往,是劳动人民,推着小车踏出人间正道;是劳动人民,同新中国一路披荆斩棘;是劳动人民,用汗水浇灌了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看看这些劳动铸就的壮美史诗啊,怎能叫我们不爱劳动、不去劳动呢?

“追昔”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了“抚今”:走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社会发展的浪潮裹挟着我们,服务业和人工智能蓬勃兴起,便利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铺就……但“发展”永远不是为“不劳动”提供借口,而是在给予“劳动”一个全新的可能——让它可以激发潜能,从廉价变得更富价值。这种提升的体现,是在一个整体上的。无论是“时代楷模”钟扬对西藏植物多样性科研与保护的无私奉献,还是在黄海前哨守岛卫国32年的王氏夫妇,或是“云端信使”其美多吉千万里忠诚的风雪云月。在不同岗位上奋斗的劳动者,借助前人的探索与开拓,做好祖国科研、国防、通讯事业的螺丝钉,无数个这样的的付出,加快了前进的步伐,提升了每一个人“劳动”的价值。“劳动”是经久不衰的时尚,“劳动”有永不磨灭的价值。

我们要知道“劳动”就在身边,“劳动”与我们息息相关。“劳动”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强健的体魄,还有充实的精神。“全国劳模”李万升,深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道理。做过军人、装卸工、煤气换罐员,后来创业成立公司,不变拼搏奋斗的节奏,同时积极回报社会。这样的一个人,影响了一群人,带动了一群人,长此以往,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社会正迫近着。当每一个小小的光亮都鼓起勇气,就能汇成群星的大合唱。作为学生,作为中国少年,我们更要热爱劳动,热爱美好生活的动力之源。

在此,我向大家提出倡议: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学着去感谢为家务不辞辛劳的父母,去感谢快递小哥、出租司机、环卫工人,感谢劳动带给生活的美好。让我们一起,撸起袖子,在学习之外的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树立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培养劳动精神。让我们肆意挥洒青春的汗水,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时代奋力生长茁壮,一起奔向梦想中的远方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叶洲老师点评:开篇言明演讲主题,首先从对题目中对“劳动”不认可的态度的纠正出发,说明对劳动的认识:应当热爱之、重视之并应当以劳动为荣。通过古今状况的论述表明对社会发展中“劳动”的地位与价值的思考,回应题目要求。举用模范人物的事例,使论证有理有据。然后用微观的个人视角指出“劳动”对个人的作用,最后提出希望与倡议,回扣主题。文章任务型强,结构严谨,内容完整。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

以汗水灌希望之木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二 林雨萱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能够在此发表演讲,是我之荣幸。

回顾泱泱大国百年历史长河,欢笑与苦乐相互编织历史的华锦,而汗水和劳动交叠筑就文明的物质基础——多少的宫廷斗争、权利争夺的腥风血雨发生在矗立于北京的故宫;多少象征着文化和财富繁荣交流的脚印踏在这丝绸之路的黄土上;多少的诗歌,多少的历史记载在浩如烟海的卷轴上……我们今人唯有触摸那跨越历史遗留下来的物质遗产,才能感受到它们承载下来的历史岁月。

劳动就像一座桥梁。今人在这头,历史就在那头。就像我们今天站在赵州桥上,是否想过多少朝代的古人也曾走过这座桥,多少历史的发生就需要行经此处。长虹飞架,巨身临空,观赵州桥,一砖一瓦一雕刻都是隋朝人民的劳动凝成的,正是在这座保留至今的桥上,今人的身影和古人才能相互交叠。所有的历史都需要借助人们的劳动才能保留,所有的辉煌也因为劳动能够被见证。

正是历史的见证,使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才在历史的行进中不断传递——抗日解放,抗战人民用奋战赢得国家独立;改革开放,劳动人民用劳动推进国家生产;而新时代,港珠澳大桥横跨区域经济协调的大河,互联网牵进家家户户,人工智能迅速发展……这些都需要人们的参与,都是人民智慧和体力劳动相配合的结晶。

再回顾个人青葱岁月漫漫人生路,昨日种种,皆成今我,而劳动象征着人生道路的选择。晴雨交加,就如人间悲喜。人生如同行走在四季,接受阳春的浪漫,就也要经历冰天雪地的痛苦和困难。

劳动就像劈向冬天冰封大河的斧子,当我们遇到困难和不幸,就要试图改变当下的环境,寻找克服苦难的出路。所谓劳动,就是我们的主观愿望在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是我们梦想通往现实的途径。假如你渴望提升成绩,就付出劳动去努力学习;假如你渴望完成一个工作项目,就付出劳动投身于组织和策划;假如你渴望快乐,就用劳动来预先支付快乐所需的财富和时间。

同学们,站在人生的无数岔口上,命运留下无数道选择题——“做”还是“不做”。是否选择付出努力,就已经暗示了我们与某种结局的距离:可能与美好的结局距离尚遥远,可是如果愿意一直朝着成功的可能前进,距离只会不断地缩短,最终与美好相距不远的你,也成为了比曾经更好的自己。

我的建议是:付诸劳动吧。人生其实很简单,梦里渴望的事,醒来时就可以去尝试争取;我也知道成功来得很复杂,但劳动是成功的必要前提。所有人生的春天来临时的枝繁叶茂,不仅需要时机正好,还需要用汗水浇灌。

《瓦尔登湖》里有一句话:“我看到那些岁月如何奔驰,挨过了冬季,便迎来了春天。”我在此赠予各位美好的祝愿——劳动不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通向幸福的人生指向标,惟愿各位以劳动之斧劈开人生寒冬,以劳动的汗水浇灌希望之木。

 

王坚老师点评:文章就个人和时代两方面切入,围绕“劳动和价值成就”进行书写,格式清晰,明确演讲者的作者身份和全校学生的写作对象。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高二 陈嘉敏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劳动”这一时代关键词。

古诗文里不乏对劳动场景的描写,“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是古代人民劳动生活的真实写照。而在今天,同学们坐在教室里,很难亲身体会这样的场景;我们这一代人成长在祖国高速发展的时代,似乎逐渐模糊了对劳动的正确解读。有些人便认为,在科技进步、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劳动已经无需人人参与,劳动的时代已成为了过去式……

在这里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是怎样认识劳动的呢?小时候我明白,母亲在厨房里劳作,环卫工人为城市带来清洁,是一种劳动。长大后我更理解到,科研人员研发和建成射电望远镜,科技探索是一种劳动;七千多人参与创作《流浪地球》,文体创新是一种劳动。无论于小家、于大家,于体力、于精神,就如卢梭所说,“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的正常生活”,不仅如此,劳动还充溢着、丰富着我们的生活。

我认为,劳动是一个“时代关键词”。事实上,劳动是每一个时代的关键词,过去如此,未来亦然。人类物质的需求,需要劳动来创造;人类社会的前进,需要劳动的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劳动打基础。我们处于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环,自然不能少了我们的劳动。

同学们,也许时代给了我们用人工智能代替自己劳动的机会,更多网络平台可以让我们花钱请别人为自己劳动,但是劳动的精神、通过付出而收获成果的体验、通过锻炼而丰富自我的过程,不应该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消散,而应该继续在中华少年的血液里流淌。我们青少年努力学习,也是一样值得肯定的劳动。这就是我对劳动的思考。

李大钊曾说: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能从三个角度来对待劳动,一是理解劳动,二是愿意劳动,三是尊重劳动。有播种,有耕耘,才有收获;同样,有了解,有付出,才有成果。在当下,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贡献祖国打下基础。

我很喜欢《秋浦歌》中“歌曲动寒川”这句诗,炼铜工人的歌声响彻明月之夜的寒冷山谷。劳动就是这一句明亮的歌声,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希望和美好。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孙燕老师点评:文章开篇即抓住作文材料“优秀传统”与“现实生活”的对比,由同学们熟悉的诗句进入演讲的情境,指出现实生活中同学们对劳动存在的模糊认识,提起关注。接着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包括所见所闻,道出对劳动内涵与外延的认识。然后从人类发展的角度谈及劳动的普遍意义。继而对同学们的模糊认识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回应,指出努力学习也是值得肯定的劳动。而后指出对待劳动应有的态度,最后引用古诗作结,营造画面感,形成感召力。作为一篇演讲稿,本文语言简练,引用较为丰富,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交流意识强。

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

勤于劳动,方可强国

福州高级中学 黎心怡

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勤于劳动,方可强国。

对于“劳动”一词,从有史料记载起,便贯穿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劳动是一种行为,是古代大多数人民伴随一生都无法割舍的事。我们多以“劳动人民”来称呼他们,而就是这些劳动人民,作为社会的基础,对国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劳动还是财富的源泉,是精神培养的捷径。千百年来,多少实用精巧的技艺,多少雄奇瑰丽的建筑,多少感人肺腑的诗篇,不是在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所流传,所铸造,所谱写的?由此可见,劳动在古代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更多的是,热爱劳动作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之一,它及它所体现的自强不息的精神,绵延至今,仍对我们有着重大意义。

穿越层层时空,回到现代。眼前不再是来往不停的梭子,耳畔不再回荡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甚至鼻子中也不再弥漫那晾晒食材时所特有的气味。一切都变得高大,一切都变得庄重,一切都变得冰冷。在满是机械的寥寥无人的厂房中,一件件商品井然有序地在履带上奔走,每一件商品都精细美观,科技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产发展。但是,科技提高的是生产效率,却并不意味我们劳动的退出。

同学们,劳动,“劳”,是辛劳,劳苦之意,“动”是行动,动机之意。它存在于我们主观意识中,是对自己有着重大意义的行为。劳动是一种学习,因为它能提升你除了理论外的实践经验,使你更好的将理论运用实践,发现更多捷径,节省更多时间;劳动也是一种培养,它能使你在劳动中磨砺意志,提升自我能力,体会更多快乐,培养健全人格。成就更高境界。这些益处,又岂是靠人工智能,靠花钱雇人,能获得的?况且,梦想是你自己的,不去劳动,不去拼搏,不去付出,如何能有实现梦想的资本?同学们,你们现在或许只是图一时之快而不愿劳动,却不知在多次的积累中,已经悄然让青春也在此流逝。

劳动除了对个人的培养有着卓越贡献,同时对一个国家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在古代,在当代依然。众所周知,当代的中国,已然拥有高铁,天文望远镜,5G等领先于世界的技术,拥有这些的原因是什么,其中就有热爱劳动。因为我们热爱劳动,我们得以在五千年文明中生生不息,因为热爱劳动,我们方有中国五千年来许多灿烂的发明与发现,因为热爱劳动,我们方才在如今美国强大的施压下,绝不动摇,靠自己,谱写中华辉煌篇章。国家领导人曾说,当代青年应对劳动现象进行深入思考,自觉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树立良好风气。同学们,我们是复兴中学,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复兴”重担,唯有我们每人对劳动加以重视,才能不断提升自我,最终凝为一股强大力量,为祖国强盛做出贡献。

今不奋斗,明欲几何?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范云芳老师点评:文章从“劳动”与“国家”二者关系切入,确立“勤于劳动,方可强国”这一中心,立意准确鲜明;行文思路清晰,从“劳动”的内涵、意义、现状、对国家发展的作用等方面逐层深入,展开分析;对象意识明确,演讲稿文体特征鲜明,符合题意。

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福建省福州格致中学高二 倪安琪

亲爱的复兴中学的全体同学,你们好!

十八世纪蒸汽机的轰鸣声里,卢梭便有言:“劳动是社会上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三百年后,经济与科技快速发展的新千禧年里,人工智能不再遥远,科技无疑最大限度地解放了人类的双手。但是,随之而生的劳动无用论却日渐喧嚣刺耳。然而,我认为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我们对于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极端漠视和对于功利主义所带来的惰性的自我掩饰。劳动,从来都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我们生而为人的责任与义务。

也许有同学会说,劳动将会占用我们大量的学习时间,以金钱聘请他人代劳或转向人工智能,对于我们而言,才是利益的最大化。

这种观点其实是非常片面的。我想请问大家,今日我们为何刻苦读书?我们学习那些复杂的理论知识,为的无非是有朝一日,用我们学会的遗传学原理、概率论,将茫茫的大漠变成千里的良田,让生活在饥饿里的远方的人们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而这些,袁隆平先生做到了。他通过一次次亲力亲为地劳动,了解水稻所拥有的各种属性,才终于实现了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种植海水稻的壮举。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豪情壮志,正如我们都痴迷于璀璨的星空,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唯有脚踏实地的劳动才有可能让人类登陆月球。由此可见,劳动无疑是资本的原始积累的唯一方式。

此外,在当下的学习生活之外,我们提倡中学生劳动,除了我们生而为人所必须的完成自己分内的原始积累的必要性,更多的是,培养中学生劳动的能力。劳动,并非吃苦耐劳即可,每一种劳动活动都有其方法和要领。“罗马非一日建成”,而这种方法和要领也只有在不断劳动,不断推翻既有认识而建立实践经验,才可以被谙熟于心。成为中学生生活经验的一部分,并在未来的理论应用中帮助我们或使我们更容易不掌握新的生活经验。

诚然,我理解当下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焦虑成为了一种中学生群体的普遍情绪。我甚至明白为并不能给你提供学业帮助的劳动活动付出时间,会给你带来更多的“不务正业”的愧疚感。但与此同时,我希望各位同学,可以怀揣一颗纯粹的心回归劳动这件事本身,去享受劳动所带来的充实感,以及当你完成了劳动后,油然而生的成就感。而非事事以个人功利主义量化,计较短期的付出回报比。毕竟劳动,是人类之所以得以不断创造,使得祖孙代代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倘若人人都不愿意付出劳动,那么人类便只能死于饥饿,不付诸任何劳动的人类,甚至没办法组装出人工智能来解放双手。所以人工智能,是让我们从初等劳动活动转向更高级很复杂劳动活动,生产更高级劳动产品的阶梯,而非我们躲避劳动一劳永逸的借口。

所以同学们,我再次呼吁,让我们不要拘泥于个人的微小得失,拘泥于此时此刻的现实回报,而去热爱不可或缺的劳动。自先脚踏实地,而后仰望星空。“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我也愿你来日因劳动而得以兼济天下。

谢谢大家。

 

林霞老师点评:该文逻辑严谨,开篇便点明了论点,将文章题目中三个反方观点都做出了批驳,在论证部分,先用劳动是学习的必要结果反驳了劳动占用读书时间的论点,再探讨劳动作为能力,在中学阶段被实践以培养的必要性,以及劳动所能带给我们的感官体验,与对于短期功利主义的批判,最后进行呼吁,结尾富有张力。文中引用素材新颖,符合语境。

福建省福州第二中学

勤以为本,筑梦中华

福建省福州第二中学高二  郑嘉祺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勤以为本,筑梦中华。

书写追梦的新篇章,不能靠急功近利的浮躁,不能靠一蹴而就的幻想,而要靠脚踏实地的勤恳奋斗。正因如此,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道路上的新新一辈则应当做到:以勤劳为本,筑中华伟梦。

何之谓以勤劳为本?古人有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对自身而言,它是踏实静慧,持之以恒,是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必然要求;对集体而言,它是永不言败,艰苦奋斗,是共创美好生活的先决条件;对国家而言,它是勉励拼搏,砥砺前行,是同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源头活水。由此可见,勤劳是时代新人们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以勤为本,而后奋斗,才能得以筑就中华伟梦。

有些人劳动,为的是丰衣足食;有些人劳动,为的是功成名就,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知行合一,礼尚崇高,以美好坚韧的勤勉品格,谱写自己的热血青春。感动中国人物钟扬援藏十六年,不断往返于高原与都市,繁重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然,无论高原的险阻,抑或自身的病痛,都从未使他停下追寻生命足迹的步伐。凭着忠于钻研的学者精神,和以勤为本的高尚品质,钟扬踏响了时代的奋斗强音,实现了自己作为生命科学学人的人生价值。

近年来,“大学生村官”这个新名词涌入公众的视野,宗立冬就是其中之一。毕业后,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奔赴宁夏农村,将梦想播种在黄河边。贫瘠的自然环境,匮乏的物质条件,独身一人的辛酸尴尬并未阻碍宗立冬实干的决心,且愈发激起了宗立冬的奋斗热情。三年来,在他的努力之下,农村改变了原本的样貌,河流两岸又被美丽乡村的生活希望所充盈饱满。如钟扬和宗立冬一样以勤为本,坚持奋斗的时代新青年不胜枚举,他们所传扬的不仅仅是精粹的学术知识、科学的实践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惧风雨的伟岸理想,更是一辈时代新人践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年青风尚。

反观时下的某些青年,非但不劳动,而且轻视劳动的价值,以种种理由来推卸劳动,毫无社会责任感。他们对劳动报以轻蔑的姿态,却渴望获得成功,因此,浮躁急进便成为了该群体的代名词。2018年,“锦鲤”成为网络热词,红遍各大网络媒体,一夜之间成为人人追捧信赖的对象。但,仅仅依靠锦鲤就可获得成功吗?正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过分祈求锦鲤为自己带来好运,而不注重眼前的实际问题,却又急切盼望成功的来临,似乎只要动动手指,转发一张锦鲤的图片便可一劳永逸。这种看似能够轻易获得成功的举动,实则为现实生活带来了诸多问题。过多的时间被浪费在不着实际的幻想上,而未解决目前的问题,增加了自身的焦虑程度,因此形成恶性循环。

不仅是这种空想主义致使了这类青年的错误发展方向,过分娱乐地消费也是此类现象的推手。“娱乐至死”的观念深入一些年轻人的内心,传统的娱乐是为了更好地劳动,然而现代娱乐恰恰与劳动形成了两个极端,过于夸大娱乐的作用无异于夸大毒品的作用。当娱乐代替了劳动,逐渐渗透到大众生活中,腐蚀着人们的精神,就使人们陷入了难以打破的罗生门。

由此可见,勤以为本,在于自强;勤以为本,在于众起,但“勤以为本”不应只是这样一句口号。身为时代的追梦人,我们应着眼于当下的发展,把握机遇,将生活的热情付诸行动,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通过劳动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用汗水追梦,用拼搏圆梦,勇踏时代的浪潮,扬起时代的风帆,勇担复兴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时代大任。

70年的风雨兼程,我们朝夕与共,并肩前行,铸就中国奇迹;70年的披荆斩棘,我们砥砺奋进,高唱凯歌,展现中国力量。如今,时代新人们正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以勤劳为本,筑中华伟梦!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2019年6月7日

 

于青老师点评:本文能从民族优秀传统联想到今天的民族复兴,高屋建瓴,把视角扩展到家国领域,社会情怀。对勤劳传统内涵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既有正面的观照,“勤则不匮”,又有反面的思考,“锦鲤崇拜”、娱乐至死要不得。既有时代意识,“筑中华伟梦”,又有历史眼光,“勤以为本”。既能立足于国内,又能倾听国外的声音。思路开阔,联想丰富,认识深刻,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福建省莆田哲理中学

将“劳动”进行到底

福建省莆田哲理中学高二 徐婷娟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时代的年轮不断前进。而不变的轴心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

纵观历史的发展。从人猿到笔直行走的人类从狩猎到圈养家畜。人们用那一双双勤劳的手依靠劳动,将自己从茹毛饮血一步步带领到了文明的社会。是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唯有劳动。才能将一切未知化为可知。

那么就有人提出疑问了“现在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交给人工智能吧。”痛哉!我们的祖先一步步一点点,才让我们的双手赋有了创造的魔力。

而我们以及我们的下一代就这样轻易的放弃了?“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我们的时代,赋予我们太多的美好。而我们更像是那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的小人。而不是巨人。世界之美好,宇宙之奇妙,还有太多等着我们去探寻。而如今的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仅是一项未知的大门。二依靠劳动所创造出来的“武器”。才会是我们打开这扇大门的钥匙。

古有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有人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其实不然,据研究表明,劳逸结合有利于放松大脑,促进更高水平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又有言“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的确,没有参与劳动,切身体验劳动,才能从乡野的稻田中明白“谁知才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立足现在。我们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也有“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美好期许。可我们唯独缺少了陶渊明那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淡泊。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们应该深知这片土地的温厚与柔软。正如国家领导人所言“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同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这般,将梦想的种子播入劳动的大田,辛勤耕耘,在汗水与泪水的浇灌下,梦想总会在这片土地上开出花来。

劳动在一代一代地传承着,发扬着,人类历史的年轮才得以一圈一圈的不断加宽,我们所感受所领略的视角越来越广阔了。而立足于实勤于劳动创造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青年,认真学习,是一种精神的劳动美。每一次打扫卫生,都是投入生活,参与生活的好方式这是一种求实的劳动美。我们的世界有太多的美好,我们应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积极劳动。

用双手去体验真实并且充实的美吧!

我的演讲到此完毕!

谢谢大家!

 

范秀植老师点评:文章以“将‘劳动’进行到底为题”,化用电视剧名称较有新意和吸引力。内容上,分别以“纵观历史”谈劳动的重要性,以“立足现在”谈劳动的必要性,较直观而巧妙地回答了作文材料中的几种不同的声音,且引经据典较多,行文思路清晰。

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学

劳动新时代

福建省平和第一中学高一 赖银盛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劳动新时代》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热爱劳动的民族,我们有着五千多年的农业劳动史。春秋战国的铁器牛耕,在唐代就有曲辕犁的出现,还有巧妙的筒车灌溉技术。许多辉煌的建筑都是由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四川的都江堰至今还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万里长城因其宏伟仍吸引着众多游客参观,京杭大运河横跨半个中国。这些无不都体现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展看今朝,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我国正在以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许多农户家里面都有高科技的生产工具,比如小麦收割机,喷洒农药的飞行器等等。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农业也在慢慢的走向强大。当然,劳动也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农业方面。新时代坚守在社会主义建设岗位上的建设者也是伟大的劳动者。首先我们要向他们致敬。正是因为有他们的辛勤奉献,才有了我们中国进步的点点滴滴。我知道两位辛勤的劳动者,他们也是大国工匠。李云鹤一位专业修复敦煌壁画的劳动者,从事修复壁画工作62年,他用心修复壁画,让敦煌壁画重新焕发生机。谭文波是一位试油工人,寻找着地底下的宝藏。为我国石油的发现做出了很多贡献。不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勤劳动才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吗?你看北斗卫星的组网成功,为全球人民提供卫星定位服务;长征11号运载火箭在海上发射成功,以“一箭多星”的形式将多颗卫星送入太空。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向前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这些应该都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我们更应该理解劳动,投入劳动。

可是在我们身边还是有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有的认为自己学习很忙,劳动浪费时间;有的说劳动就应该交给人工智能;有的则想用金钱让别人去做。我认为这些想法都是错的,国家领导人说过:“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这奋斗者不也是劳动者的意思吗?是的,在新时代奋斗着,就是劳动者。在现在社会温暖的摇篮里,很多青少年只是专注于网络游戏,网上小说,他们利用着别人的劳动成果来自我享受。显然这一行为是不对的。暂且不要说要我们拿出很多劳动成果来回报国家,可是作为青年学生,可以做好每一次班级轮值卫生工作,好好保护环境,向社区百姓宣传防火防电的知识。

我们不应该利用前人的成果来享受,而是应该传承他们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时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不受网络的影响,不断牢固我们的思想,热爱劳动。请记住这句话:青年是人类进步的希望,也是中国美好的未来。我们青年如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一起来争做新时代的劳动者!

 

陈文红老师点评: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文章从古代农业劳动谈到今天的农业,再谈到大国工匠,以及现在的社会现象,层层推进,思路清晰明了,结构严谨完整。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

不劳则无获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高一 石再舟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我可以作为复兴中学高一年级的代表做此次演讲。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古有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向往劳动;今有国家领导人带领人民参与劳动。热爱劳动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绵延至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也定然离不开劳动。劳动使得人民生活富裕,劳动使得社会建设更加美好,同时劳动也使得国家兴旺发达。

劳动创造了美好的条件,但同时也滋生了多数人得以满足后好吃懒做的恶。在当代不少青少年中,不再热爱劳动,甚至不理解劳动的价值何在。也正是在科技发展的同时,青年人认为,劳动是日后人工智能的事,而作为“人”的我们只需要多动脑,多加学习语数英等科目即可,劳动纯属浪费时间。这也无道理,确实在科技的发展下,人工智能逐渐代替日常人们所需要花费大量的劳动力所能完成的事情,在近代工厂中,也逐渐投入大量的智能机器,但换位思考,在创造人工智能的同时,是否需要劳动力的投入?是否需要次次的实践?答案是肯定的,即使是未来人工智能的完善,也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投入,固然,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不可缺失的重要因素,也非无价值可言。

马克思主义中提到: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创造了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这也向我们证实了劳动的价值,同时让人们意识到劳动是光荣的!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目前,国家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历史方位,我国的主要矛盾也已然发生了转变,国内外形势愈发复杂,5G时代的到来,美国对外行使单边主义,贸易在一定程度受到遏制,但高举劳动的旗子不会倒下,劳动依然是中国发展的前提。由于劳动,社会历经坎坷,换来安居乐业的现象;由于劳动,国家也逐渐完成复兴的伟大事业。

劳动需要人们脚踏实地的付出,更需要作为当代青少年的我们的付出,以最实际的行动踏踏实实的完成每一份工作,无需造福世界的格局,从当下践行,从细节入手。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渐行渐远,从你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谢谢大家!

 

李爱花老师点评:开头交待清楚,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结尾处集中表达情感,既照应开头又总结全文。首尾连贯,一气呵成。

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劳动最光荣

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黄思茹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劳动创造生活”。

李大钊曾经说过:“我觉得人生的求乐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可见,我们应热爱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劳动,顾名思义,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劳动又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体力劳动自古以来便有,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石。铁器牛耕,刀耕火种,小农经济等等全是体力劳动。三更灯火五更鸡,正式男儿读书时;业精于勤泽荒于嬉,行成于思则毁于随,勤奋是体力劳动的主要表现。勤劳刻苦,发奋上进是我们应学习的优良传统。我们应热爱劳动!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体力劳动渐渐被忽视,取而代之的是脑力劳动。人们不愿再辛苦耕作,汗如雨下,更愿在舒适的空间里发挥聪明才智。宁愿花钱让别人替做,也不愿自己动手劳动。很大原因是人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劳动的真谛。

劳动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劳动是用时间衡量的,向着胜利不懈追求的过程。劳动最忌懒惰。试想一下,即使你处在舒适的房间里,你也需要体力劳动,例如打键盘,画草图。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流程。即使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今,人工智能盛行的时代,你也离不开体力劳动。你需要资料查找的过程,材料的筛选,以及拼接。

诚然,二十一世纪的快节奏更注重脑力劳动,但是体力劳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应重视体力劳动,传承中华优秀美德。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热爱学习,热爱劳动,身体力行!

鲁迅先生说过:“伟大的成绩与辛勤的劳动总是成正比例的,付出的劳动越多,收获的幸福就越多!”劳动不分先后,不分年龄。只要人人热爱劳动,世界明媚且美好!

 

肖金宇老师点评:文章从名言导入,并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论证人类两种劳动——体力与脑力的关系,有效论述了中心,劳动创造生活,劳动促进人类发展。文末能再引名言总结,具有相当的文采。

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

劳动即生活

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高二 郑乐遥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劳动即生活》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可以说,人们离不开劳动。也许有人觉得,劳动离我们很远很远,但其实劳动无处不在,学习本身也是一种劳动,可以说我们也是劳动者。

但现如今,生活中出现了很多不尊重甚至蔑视体力劳动者的现象,而这些遭到不公对待的劳动者大多是社会的低收入阶层。如今大家也许不会随手乱丢垃圾了,但会视而不见地踩过清洁阿姨刚拖过的地,面对着他们所造成的布满污渍的“杰作”, 他们会说阿姨拖过了地,接下来这地怎么样就不关她的事了,反正她也是领了工资的;有人会随手摘下路边人家树上的果实,觉得摘几颗没关系的,这树平时照料一下能花多大力气啊,我们应该感谢太阳公公;大雨天外卖小哥的姗姗来迟收获的是白眼和差评;家里的电器出了问题,维修人员穿着粗布工装辛苦忙活,一边的主人面露嫌弃之情。这些现象好像只是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一个个小插曲,但无数的它们不利于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因为这种行为本身传递出不尊重劳动的错误观念。

这种观念是怎么形成的呢?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而中上层收入群体大多是脑力劳动者,一部分“知识分子”自然而然地开始瞧不起靠挥洒汗水获取经济收入的体力劳动者,他们的想法也同时影响了不少正在念书的学生们。这股风气蔓延开来,一时间,体力劳动者也仿佛有点自卑了,他们也许也会有些看不上自己的职业了,他们对这份工作没那么热爱了,于是不尊重劳动者发展到不尊重劳动本身,极大地降低了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同学们,我想说,社会分工有不同,但每一位劳动者都值得尊重。劳动者不分贵贱,一些劳动虽然默默无闻,却是推动社会前行的基石。任何劳动者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尊重他人劳动的人也不会热爱自己的劳动,不会以一个积极正面的心态去完成自己的劳动,只是麻木地对待学习、工作,得过且过地生活着。那么,劳动还有什么意义呢?

宋庆龄曾说过:“知识是从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晶。”不付出劳动就不会有收获,所以,要想成就自我,必须正视劳动的作用,理解努力的意义。最重要的是要成为一个正确看待劳动的人,既热爱自己的劳动,更要尊重他人的劳动。

同学们,我们应对劳动抱有高度的热情,要让维护劳动者的尊严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并让尊重劳动者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谢谢大家!

 

王臻老师点评:国家领导人说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而奋斗需要大家的辛勤劳动,因为劳动是幸福的源泉。这篇演讲稿紧扣“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主题, 针砭时弊,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不尊重体力劳动的诸多现象,分析了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如何正确对待劳动的希望和建议,逻辑性强,思路清晰,富有文采,有很强的感染力。

福建省沙县第一中学

发扬劳动精神,逐梦新时代

福建省沙县第一中学 邓菱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人世间美好的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这是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的至理名言。是的,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根,发扬劳动精神是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动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正是有赖于一代代劳动者的努力与汗水,我们才得以取得如今的成就,勤劳的因子是在中华儿女骨子里的。新中国成立初莘莘学子争相回国,在中国的新天地上精耕细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铁人王进喜带领工人克服万难,创造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奇迹;20世纪七八十年代,“知识就是力量,时间就是生命”,陈景润等一批科学家与时间赛跑,刻苦钻研,大大提升了我国的科研文化水平。70年惊涛骇浪,70年劳动不息。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了祖国发展,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他们用辛勤的汗水绘成了如今新时代的壮阔图景。

或许有些人会说:“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留给人工智能就好”。但劳动精神具有时代性,曾经我们一直强调肯吃苦肯奉献的劳动精神,这或许确实是人工智能能够代替的体力劳动。但在这个新时代,劳动精神更强调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从而使我们的传统工作更易操作,程序更简而质量更高。人工智能或许会模仿,却没有人的思维,缺少创新能力。

在座各位之中,或许也会有人觉得自己忙于学业,没空劳动;劳动太苦,不愿劳动。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一味死读书,不懂得将脑袋里的知识落实到劳动中,学的再多,文凭再高又有何用?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是幸福的源泉。勤于劳动的人,或许身体疲惫,但一定内心充盈,而懒惰逃避者只会身心俱疲。

亲爱的伙伴们,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我们需要发扬新时代的劳动精神,互联网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脚步声已在耳边响起,迎接新时代,我们必须发扬创新的劳动精神。我们不需要拥有改变整个世界的力量,但我们要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坚守自己该有的劳动品质,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在中原大地的各个角落成就不平凡的人。

各位,时代在变,劳动永恒,过去一位位不同劳动者的努力,成就了我们的时代。未来我们也要积极发扬劳动精神,逐梦新时代。

谢谢大家!

 

卢辉铨老师点评:全文语言流畅,行文舒展自如,自然洒脱,富有时代气息,开门见山提出了发扬劳动精神的观点,中间又以简洁凝练的语言,举例论证了意志的巨大力量,尤其可贵的是,每个事例之间都有一段恰如其分的语言,过渡巧妙自然,论述语言、有力、富有文采、形象生动具体。

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学

用辛勤双手,拥抱美好未来

福建永定第一中学高二 罗佳乐

尊敬的老师,亲爱同学们:

大家好!我感到很荣幸,能在此向大家分享我对于“劳动”的些许看法。

长路漫漫,关山迢迢。从“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上古教诲,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时代呼唤;从“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的勤勤恳恳,到“我们都是奔跑的追梦人”的奋勇拼搏,作为一个农耕社会下兴起的民族,五千年来,我们始终坚信着“以勤为本”的教导,用劳动的双手,在这片东方大地上开凿创新,安身立命,书写下泱泱大国的历史文明。

正如张栻所言:“行之力则知愈进。”千百年来我们在劳动中结晶,在劳动中成长,在劳动中创造,用劳动使不完善趋于完善,使不成熟趋于成熟,脚踏实地,铿锵前行。我们有绵延万里的长城,那是中华儿女用双手搭建起的脊梁,我们有振奋人心的“天眼”,那是南仁东用几十年长途跋涉的生命之光点亮的灯塔。毫无疑问,劳动是通向成功的基础。“勤能补拙”“劳动最光荣”的谆谆教诲在耳边萦绕,你我也都深知:唯有用勤劳的双手,才可拥抱美好未来。

我想有些同学也许有一些疑惑:“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出现代替了人类的诸多工作,不劳动的人们也依旧可以衣食无忧,那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劳动呢?”   

诚然,科技的高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很多时候机器化劳作也远比人类劳动来的安全,高效,在高科技面前,“不劳动”似乎才是人类对发展社会最好的选择。然而,恰如张衡所言:“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如今,我们沐浴在高科技的阳光下,便捷地生活。可是追根溯源地思考,所有的机器,所有的高科技,最终的起源也不过是人类。我们创造生产机器,让它为我们所用本无可厚非。但我们要知道,创造的过程最重要的莫过于劳动,劳动是一切获得的本源。我们从一穷二白,受人欺凌到蛟龙入海,嫦娥飞天,没有辛勤劳动,怎么将高科技镌入历史的画卷?大飞机迎风翱翔,5G技术发放牌照,没有辛勤劳动,人类怎么能创造出为人所用的高科技?更何况,劳动带来的并不只是物质成果,更是精神上的丰盈!在劳动中学会坚毅,学会珍惜,学会体谅,学会争取,这是一笔在劳动中获得的财富,唯有劳动者才有成大器之胸怀,做大事之实力!坐吃山空,不劳而获的人,怎么可能拥有引领未来的气魄?

然而,尽管劳动如此之重要,生活中却总有那么些人抱着天降馅饼的幻想,做社会的毒瘤。“啃老族”的蔓延,“将军坟前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的娱乐至上不实主义的愈演愈烈,对拾荒者、劳动者的侮辱蔑视,无不警醒着我们:我们迫切需要树立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实干风尚,唯此,我们才能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栋梁,使国家富强不受外辱,鹤立于东方大地!

同学们,正如陈独秀所言:“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青年兴,则国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的未来,便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有国之担当。我们要牢记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的教诲,勤于学业,奋勇争先;我们要学习庄子“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踏实,努力奔跑,执着追梦,收获“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大好未来!

习近平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有言:“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作为复兴中学的学子,愿你我都能以劳动为荣,用辛勤双手,撷一手华枝春满,歌一曲天心月圆!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谢亮超老师点评:“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勤为本”的思想更是根植与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指导着我们去探索,去追寻。本文紧紧围绕“勤劳,劳动”这个主题,层层递进,思想辩证,古今博览,在看到“劳动”带来的成就的同时,也犀利地指出如今社会面临的“劳动”问题,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的思考与感悟。作者在完成“演讲稿”这一驱动任务的同时,语言更是行云似流水,充满激情与力量。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做一颗精彩的螺丝钉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 詹晓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颗精彩的螺丝钉》。

请大家试想,如果一件机器里少了一颗螺丝钉,这件机器还能运转吗?如果这件机器里的螺丝钉都生了锈,这件机器还能顺畅地生产出产品吗?

答案当然是:不能。

而今,我们作为社会当中的一份子,就好比机器上的螺丝钉,如果缺位与生锈,都会使社会这个“机器”难以正常运转,更何言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呢?

马克思的劳动者理论认为,只有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在一起,才能生产出劳动产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古往今来,上至嫘祖驯养家蚕,创造纺织业,下至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在人类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劳动者们无不运用它们出彩的智慧与勤劳的双手,推动着社会发展,为我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然而,在社会发展过程,我们却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劳动太占用学习时间、劳动可以交给科技或者花钱让别人做、劳动者的成果不值一提……种种现象,都证明了我们社会当中的“螺丝钉”地位正在下降,“螺丝钉精神”正在遭受着新一代的质疑。

为何我们的“螺丝钉”会沦落至此?作为社会普通劳动者真的不值一提吗?这种现象与我们的新一代的劳动价值观有关。我们恰好出生在千禧年,是高新技术产业兴起的时代。我们的成长经历了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的劳动产业的快速分化,高端产业带有高的劳动附加值,低端产业的劳动附加值较低,由此相对地出现了劳动者地位的分化。从事低端劳动生产的“螺丝钉”,其劳动价值被贬低,相应地也就出现了不尊重劳动者劳动成果的现象,如近来某网红为了博取眼球,将环卫工人清扫好的垃圾倒出来作秀,事后扬长而去。种种社会现象与原因,都显示出,如果我们不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不仅无法使社会机器正常运转,而且会带来更多消极问题,使机器崩坏。因此,作为未来社会中“螺丝钉”的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才能做一颗精彩的“螺丝钉”。

精彩的“螺丝钉”,应该树立职业平等的观念,正视每一份职业的作用。周东红原是一名普通的造纸工人,但是他认为,自己虽然是一名普通工人,但是如果自己造不了好纸,购买他的纸的画家也就画不了好画。正是他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判断,30年来他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许多国宝级画家的“御用画纸”。如果周东红认为自己的造纸工作很低端,那他何以造出“御用画纸”来?社会好比一个大机器,每部分零件都各司其职,齿轮负责转动传送带,传送带负责运输产品,而其中的螺丝钉遍布零件的各个角落,正因为有这些螺丝钉勤勤恳恳工作,才有稳定的生产流水线。在这件机器上,各个零件与他们之间的各颗螺丝钉都是同等重要的。正如在社会中,每一份职业都互相关联,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因此要正视每一份职业的作用,树立职业平等的观念。

精彩的“螺丝钉”,应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当前,许多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作用,忽略了劳动实践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在与儿子毛岸英对话时讲到:“你在苏联的大学毕业了,这很好,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可以说这只是知识的一半。你还需要上一个大学,就是劳动大学。”书本的知识固然可以作为指导,但是缺乏实践,永远也不知道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好比朱熹的哲理小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可以使从事低端产业的劳动者更快地适应知识经济;也可以让重视知识理论的学者,看到用双手实践的作用,作为“螺丝钉”,我们更可以用这种方式,来促进社会的平等。

精彩的“螺丝钉”,更应该牢记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我们不仅要做我们人生当中精彩的“螺丝钉”,还要做社会当中精彩的“螺丝钉”。作为“螺丝钉”,我们的生产材料还是生产产品,都是需要面向社会,如果单考虑自己,便会使我们的目光变得狭隘,社会也就不会变得更好。看那彭祥华,多年来坚守在岗位上,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也为国家多条高海拔铁路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看那周平红,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也让中国的消化内镜微创切除技术领跑世界;看那王亚蓉,在成就自我的同时,用绝学复织技术还原出土的古代丝织品……他们都是默默无闻的“螺丝钉”,但他们内心不仅有小我,更有大我。他们始终铭记着作为“螺丝钉”对“机器”运转的责任,不辞辛苦,只为人们能更好的生活!

未来让我们做一颗精彩的“螺丝钉”吧!同学们!螺丝钉虽小,但是他们劳动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相信我们千千万万的“螺丝钉”会创造更好的复兴时代!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肖少宋老师点评:文章以古今中外名人重视劳动的事迹与当下社会不理解劳动意义的现象做对比,引出话题,然后提出问题所在,即“劳动价值观”的缺位,接着结合实例从三方面具体论述了如何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文章主旨鲜明,论述逻辑严密,层次清晰,引例妥贴,语言流畅。尤其在引例分析方面,更可见作者知识面广、理解深入。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