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评福州中考作文题目
发布时间:2015/6/10 15:18:36
点评人:陈文(屏东中学初三语文集备组组长)
化虚为实 立足生活展开联想
这次的作文命题更直观,学生应该也更容易把握。因为在之前的两次质检中有部分学生会忽略了对题目中“简单”及“智慧”的表现,造成偏题。而中考作文明确以“让”为题,不易偏题,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两种文体都比较容易驾驭。
写作中,首先要化虚为实:把“让”这个字展开,如提示中给我们的“谦让、互让、忍让、礼让、避让、退让”等,化为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内容。
接着,立足生活,展开联想:如同学间的互让、家人间的谦让、邻里间的礼让、陌生人间的忍让等等,把“让”化为我们生活中时常可见的情景,成为写记叙文的题材。从而去体现“让”这一传统美德及我们的传承,同时展现人与人之间美好和谐的关系。
同时,可以调动知识储备,搜索记忆中与“让”有关的人物、故事、名言,如:晋文公以信义为先,退避三舍,成为佳话;蔺相如以大局为重,避让廉颇,传为美谈……这些都可以成为议论文的论据。还可以就提示中的“素养”、“胸襟”、“取舍”几个方面,对“让”展开论述;并可联想到“让的原则”、“让的结果”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写议论文的思路。
点评人:郑秀萍(福州十八中年段长兼初三语文集备组组长)
本次的中考作文为考生们“让”岀了一条宽广的“写作之路”。
首先,这道作文题为独字作文,是一道题意明了简洁的题目。不仅如此,题目还对"让"这一题目作了解释,有很明确的写作提示和导向,如互让、谦让、礼让、退让、忍让。让是宽容的胸襟、让是一种取舍。因此学生如根据提示语任选一个主题来写都是能有内容可写的,不易偏题、离题。
其次,从写作文体来看,这一题目无论从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来选择都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但应注意两种文体要清晰不能混着写。
最后,这一题目也容易造成选用素材事例扎堆相似的现象不易得高分。如果考生能对“让”有辩证地思考和理解,那么无论选用哪个主题都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点评人:徐丽华(福州时代中学)
这是一篇独字类命题作文。
仅“让”一字为题,很简洁,很有震撼力与思考力,在情感价值上易接地气,在构思内容上易拓展。“让”字本身的意思及内涵不难理解,加之导语提示的关键词“互让”、“谦让”、“礼让”、“退让”、“忍让”等方向明确,有利于同学们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快速地选材立意。
学生面对这个题,应该都有话可说,从最简单的让路、让座再到让步,让贤等,生活处处皆有“让”。“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古仁人待人接物的准则,是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美德。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对“让”的不同角度,思考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写作突破口。
如果以字解题,对“让”字进行组词思考,即根据导语提示写“互让、谦让、礼让、退让、忍让”,就很容易找到了中心方向;如果以意解题,对“让”字的内涵进行推敲,也会想到“让”是一种生活的智慧、让是一种宽容的胸襟、让是一种成长的取舍、让更是一种文明的素养、民族的精神。换言之,行文能写出“让出秩序”,“让出和谐”,“让出文明”“让出真情”,“让出品格”等即符合题意,也有一定的立意。若能进一步写出“让的智慧”、“让的原则”、“让的心态”“让的境界”等,文章则会更有深度。
从构思看,选择不同的文体写作,也就决定了选材的不同。如果写记叙文,以小见大的方式是最能将内容写具体充实,意图表达明确的,所以如何捕捉住成长中的“让”的细节、社会中的“让”的现象,从而感受到“让”的温暖,体验到“让”的魅力。如果写议论文,可用的论据也不胜枚举,“孔融让梨”、“将相和”、“六尺巷”、“韩信忍胯下之辱”,晋文公“退避三舍”,泰坦尼克号中那些绅士们将生还的机会让给儿童和女性及当下比较热门的“路怒症”等。当然,本题若能反弹琵琶,写出“当仁不让”、“巾帼不让须眉”、写出一味的忍让其实是懦弱,是纵容,则是相当不错的更高一层的立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