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发布时间:2015/7/20 15:54:39
获奖者简介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代表作有《红高粱》、《丰乳肥臀》等。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为“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
红高粱家族:《红高粱》、《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食草家族;《酒国》;《四十一炮》;《檀香刑》;《生死疲劳》;《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红树林》;《丰乳肥臀》;《蛙》
中篇小说
《爆炸》、《筑路》、《红蝗》、《白棉花》、《战友重逢》、《怀抱鲜花的女人》、《红耳朵》、《梦境与杂种》、《幽默与趣味》、《透明的红萝卜》、《牛》、《师傅越来越幽默》、《我们的七叔》、《三十年前的一场长跑比赛》、《野骡子》、《司令的女人》、《藏宝图》、《扫帚星》、《变》、《模式与原型》、《球状闪电》、《金发婴儿》、《欢乐》、《流水》、《野种》、《你的行为使我恐惧》、《大风》、《枯河》、《秋水》、《老枪》
短篇小说
《与大师约会》(短篇小说集)、《白狗秋千架》
创作特色
莫言在自己的小说里大量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包括内心独白、多视角叙事、慢镜头描写、意象比喻、自由联想等等。
1987年莫言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的中篇小说《欢乐》曾引起文坛较大争议,由于小说中赤裸裸的描写和“那些超时空的变换,那些人称的跳跃,那些几乎是不加节制的意识流”,令当时很多保守派文人无法接受,《欢乐》也成了“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批判对象。当时《人民文学》杂志的主编刘心武遭到停职检查。1996年余华重提这篇小说,特意撰文支持莫言,他在《谁是我们共同的母亲》一
文中说,莫言对事物赤裸裸的描写激怒了那些批判者,而他却因为这篇小说中的母亲形象而流下了眼泪。
莫言的短篇小说集《师傅越来越幽默》在美国出版后,引起美国文坛不小回响。美国评论家认为莫言的作品充满现实主义和黑色幽默,莫言的大多数作品,令人回想起了俄罗斯作家弗拉基米尔·沃伊诺维奇的一句话——现实即是讽刺。
莫言的中篇小说《幽默与趣味》经常被拿来与《变形记》作比较。他的《小说九段》也被认为是卡夫卡式的荒诞寓言。西班牙凯拉斯出版社创始人安赫尔·费尔南德斯曾说,莫言的文学作品令人们想起两位熟悉的作家,仿佛是在同时阅读卡夫卡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
弗吉尼亚大学中国文学教授查尔斯·劳克林说,莫言的大部分小说有一种神话般荒诞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