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佳丽:爱在黄土高原
发布时间:2016/3/29 15:08:34“远方的客人热炕上坐,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这句充满热情而又朴实的歌词正是对黄土高原好客风俗真实写照。我出生在黄土高原上,纵使现在求学外地,但距离的遥远,却丝毫不能削弱的是——我的黄土情怀。
黄土高原,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至今我们都不能准确知道它诞生的时间和方式。只有经过了几十万年里大风飞扬,尘埃落定后,才终于有了黄土高原雄伟广袤的身躯。这是一片博大的土地,至今我们都没有准确丈量出这片土地的面积,只知道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这里是世界上黄土最厚重的地方。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
爱听这首《黄土高坡》,爱唱这首歌,是因为那大风刮过的黄土高坡上,是我的祖先生养栖息的地方,那里住着我"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人;是因为那里的一个小山村里是我的出生地,是我的根之所在。极少有人能理解我对黄土高原的情怀,有那么多的人心目中的黄土高原无非就是无边无际的荒原和无休无止的沙尘暴……于我而言,黄土高原,是父亲,他有着宽厚的肩膀,给着他的儿女依靠;她又是母亲,有着温暖的怀抱,任凭儿女在怀中嬉戏。没有什么能比得上黄土的厚重,他承载着黄土高原的子子孙孙。我的祖祖辈辈啊,在这片土地上悉心地耕种,满怀期待地盼着,盼着......我苍老的父辈啊,布满皱纹的脸上始终挂着憨厚的笑容,憨,是因为他们真诚,不会掩饰,他们释放着心底里最纯真的部分;厚,是一种厚重,黄土高原塑造了他们倔强的性格,给予他们一对宽厚结实的臂膀,他们终身栖息在这片土地上,劳作、休息,直至入土,始终恋着这个地方。善良,淳朴,憨厚和豪放,是我心中永远剪不断的黄土情结。
或许,你会想去温柔的丽江,或是去趟阴柔的多水江南,但是,人的一生,总是要领略一次高原的粗狂,领略黄土的奔放。去那黄土高原上,体味黄土高原上独特的唢呐锣鼓带来的震撼,感受黄土高原父老乡亲的淳朴善良。那里有最美的画面:落日的余晖笼罩在广袤和宁静的黄土高原上,橘红的天,苍黄的地,暮归的老人和羊群,袅袅炊烟,劳作了一天的大人在树下休息,笑眯眯地看着孩童绕膝下嬉戏......
在黄河的一侧,黄土高原在延伸。我时常久久地凝视着这片土地,这片生长狗头枣、玉米和花椒的土地:山与山相连,梁与梁比肩,沟壑纵横,梯田遍野。夏日的黄土,带着麦穗的芳香,在风雨中自豪地歌唱,秋日的黄土,睥睨着秋日的骄阳,在烈日下敞开胸膛。秋天使黄土显得更黄,使远山显得更远……你没看到那一片片金黄的苞米、那一杆杆火红的高粱,都已经上了梁、入了房,那一望无际的焦灼而深厚的黄土哟,也终于露出了那赤裸着的火热的背梁。
黄土高原的天,是纯正的蓝,没有乌云,质朴,湛蓝,高远,偶尔有丝丝的云掠过骄阳。任何来到高原的人都会被这种湛蓝所震撼,这种蓝是沁人心脾的蓝,这种蓝也只有高原人才能睁着眼陶醉,这种蓝带着高原人骨子里的豪放,不带有一丝委婉,能够净化每一个灵魂。
黄土高原是美的,她的美源于她的包容,源于她的豁达,源于她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朴实的人文特质。曾经,这里接纳过炎黄大战蚩尤,接纳过大禹治水,接纳着黄帝陵,接纳着武则天的无字碑,接纳过红军长征流下的鲜血,接纳着陕北汉子的羊皮袄和白羊肚手巾,接纳着历史的厚重和神秘——这野性十足的黄土高原!
我不禁想到中华民族的起源——
中华民族开天辟地的创世神——盘古,留给后世各朝各代人们的是一个非常大的想象空间,其中有种“混沌说”直接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创世神话产生是根基于世界上唯一的黄土高原,来源于黄土高原一种特有的自然现象,如果说我们中华民族发源于南方或非洲,那么可能就是另一种创世说,绝然不会有混沌一说。
几度魂牵梦萦,黄土地的稻香在召唤着我,黄土高原的阳光在我身边,母亲做饭时屋顶的炊烟,那不远处的草垛上的大公鸡,还有年年南飞北往的燕子正在天空回旋......我想到了黄土地上汉子黝黑健壮的臂膀,少女丰腴健康的手臂在黄土地上收获丰收的果实——田野里,处处洋溢的是丰收的喜悦和满足。
一代代人从黄土地上消失,魂归黄土中,又有一代代人出生于黄土地上,生生不息,繁衍不止……
我轻轻地眯着眼睛,感受着从黄土高原上吹来一阵比一阵紧的风,它吹拂着黄土高坡上的一排排窑洞,也不停地俏皮地掀着我的头发,不远处的小旋风纠缠着些许细沙翩翩起舞,卷起的沙土眯了行人的眼睛。我看着那奔腾的黄河,感受着祖辈世世代代的窑洞生活,恍惚中,远处飘来挥着牧鞭小伙儿高歌引吭的那曲信天游......为什么我的眼中只有幸福?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傍晚时分,一轮橘红的落日,留恋地徘徊在高原的脊梁上。那农家小院里,缕缕青烟正袅袅地升起……
我爱的这片土地——黄土高原。
学生:米佳丽
学校:福建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