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绮澌:永远的明天——读《飘》感悟
发布时间:2016/9/2 16:04:10初识《飘》是听说了那令人唏嘘不已的轶闻:一次文学盛典上,一位声望颇高的多产作家向一位女作家问起她的作品数量,女作家淡淡回答只有一部。而当得知那唯一一部作品名为《飘》时,在场之人无不噤声,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我不禁好奇,这部凝结着作者毕生心血的巨著,将会是怎样的动人心魄?就这样,自我翻开《飘》的扉页的那一刻起,我便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为一部完整地再现了美国南北战争前后历史的巨著——《飘》并不让人望而生畏。相反,它亲切自然而贴近生活,以女主人公思嘉的经历为主线娓娓道来。
而思嘉,那个性、率真、顽强、永不服输的思嘉,她那蓬勃的生命力与永不低头言败的精神,正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年少的她任性而骄傲,在心心念念的卫希礼与思嘉认为远不如自己的媚兰成亲时,思嘉不曾黯然神伤、一蹶不振,而是坚持自己的信仰与追求,在往后的漫长岁月中坚定地追逐着卫希礼的步伐。在匆忙嫁人而又意外守寡之后,思嘉不甘心于如此单调乏味的生活,热心于各种社交活动。她虽招来不少非议,却也乐在其中。这是她率性、真实的一面。南北战争期间,她怀揣着满心恐惧,却仍勇敢地留守孤城照料即将生产的媚兰。回到战后的故土——塔拉庄园,面对母亲的去世、父亲的神志不清、庄园的一片狼藉,她用自己的勤劳与勇敢为亲人们撑起了一片天,熬过了最艰苦的日子。面对战后南方满目疮痍的萧条景象,她依旧凭借极强的适应能力与生存能力,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战后的经济环境中,迅速发家致富。甚而在书的最后,幡然醒悟的思嘉意识到“她对她所爱过的男人哪一个都不了解,因此到头来两个都失掉了”。在她终于挣脱了多年错误的执念,却又面临着失去瑞德的致命打击时,她依然高昂着她的下巴。她那永不言败的精神,在书的最末,化为了一句传世经典: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是的,这便是思嘉身上闪烁着的精神。那便是:永远有明天。永远有与昨天不同的明天。在明天,一切都将有转机,生命将仍然燃烧与绽放。
思嘉对生活永不止息的热爱与那永远朝气蓬勃的生命力,曾一度照亮我每一个被黑暗笼罩的日子。正如半个世纪后,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描述的那样:“原来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永无止境的。”只要心中有永远的明天,便希望不灭,就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学生:郭绮澌
指导老师:吴代彩
学校:建瓯第一中学 高三(9)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