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婕:名曰爱之,其孰爱之乎?
发布时间:2017/1/18 10:05:21司马迁曰:“父母者,人之本也。”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可见一般。古往今来,父母都在自己孩子身上倾注了极大的爱与心血,名曰爱之,然其孰爱之乎?
父母之爱,有百般顺从的宠溺之爱;亦有循循善诱的苦心之爱;还有严鞭厉杖的威严之爱。它们或如春风化雨般润物细无声,亦或是泰山巍峨般庄严处见真情。然而,这些爱有些能对孩子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有些却适得其反,让孩子误入歧途。因此,选择正确的爱子之道,方能让爱为孩子插上轻盈的翅膀,助其高飞。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若让这份爱发酵为百依百顺的溺爱,它就变成了将孩子推向歧途的毒药。武姜宠公叔段致其“多行不义必自毙”;庄公宠州吁终招卫国之大乱……此二者,皆将爱子之心转化为历史的“毒药”。究其根源,无非“宠溺”二字。朱熹言:“溺爱者不明。”溺爱者只顾当前快乐,而不为长远打算,名曰爱之,实则害之。
真正细微体贴的爱与鼓励则具有催人奋发,甚至改写人生的神奇作用。恰到好处的爱与关怀是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在低谷时用温暖的抚慰给予力量,在巅峰时用沉静的态度令其不骄。康宁汉母亲的鼓励让他重新站在起跑线上;彦博母亲的谆谆教导使他身居重位仍谦虚自重。由此观之,正确的引导与鼓励是潜移默化的,是爱最长远的表达方式,它如大树下牢固的根基,如泥土中无怨无悔的落红,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这种爱,润物无声,却又沁人心脾。
触龙在劝说赵太后时曾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的最高境界,无非“为之计深远。”为孩子的将来考虑,这种爱看似深沉,实则经过了周密的打算与艰难的抉择。看似冰冷无情,实为雏鸟蜕变成雄鹰最强劲的推力。若无孟母三迁的殚精竭虑,怎有孟子的一代大儒?若无李嘉诚的狠心放手,怎有他两个儿子如今自己的事业?故智者,懂得狠一时而利一世,爱之深而责之切,他们用看似冷酷的利刃,催发出孩子无限可能与上升潜力。这种明智的爱用言传身教告诉孩子——独立、自强,这无疑是其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名曰爱之,实则深爱之。
当然,任意一种爱的方式都应有限度,应因人而异。过度的严厉与冷酷会使亲子关系恶化,因爱生恨;而过度的溺爱与忍让亦能将孩子推向绝境。在“宽容”与“严格”中寻求平衡,在家庭生活中建立平等互信的新氛围,方为新时代父母在“爱的教育”中帮助孩子成长的积极因素。
白朗宁有言:“如果没有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愿诸君怀揣一颗明智而热烈的爱心,浇灌未来的小树苗,茁壮成长。
学生:陈思婕
指导老师:聂慧玫
学校:南平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