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吴雨萱:故乡的味道

发布时间:2017/1/18 14:48:25

故乡,之于每个人,,感性,柔软而温暖。于我,故乡的味道就是每一个沸腾的年夜,那“打边炉”的味道

我的故乡在广东顺德,广东人称吃火锅为“打边炉”。与四川麻辣火锅、北京涮羊肉不同,广东的边炉以海鲜为主角,讲究清甜、鲜美。熬上一锅浓稠的白粥做汤底,满室都萦绕着鲜香。

在广东人眼里,年夜饭最温馨而完美的注解,就是打边炉

奶奶总是从年三十中午就开始忙碌起来。洗菜、剥蒜、切鱼片——奶奶是切鱼片的高手,自她手中切出来的鱼片,薄如蝉翼,能透过鱼片清晰地瞧见人影。熬上那一锅白粥,得守在炉前等待一颗颗白玉一点点融化在文火中。整个下午,奶奶都在厨房与餐桌间穿梭忙碌,直到傍晚,一锅浓稠的白粥端上电磁炉,几盘鲜鱼片在桌上泛着嫩粉色的光泽,鱿鱼鲜虾是暗淡的浅灰,螃蟹青黑的壳下不时还冒出白泡儿,花蛤的斑斓的花纹和青菜油亮的翠绿点亮了餐桌上的色调,餐桌仿佛已成调色盘,而奶奶持着画笔,挥洒自如,着意地描绘着家的明丽与温暖,正如几十年来她日日所做。

夜了。天空似是被调皮的孩子染上酱油颜色的餐布,笼罩了万家灯火。爸爸、姑姑、爷爷都回到家里,连年逾九旬的阿太也被从养老院接回家。家人围坐在餐桌边,此起彼伏的粤语音韵和着电磁炉的鸣声:“翔仔啊(我的爸爸),今年生意点啊(怎么样啊)?”“麻麻地啦(一般般啦)!”……寒冬夜里,只觉那是世间最温暖的乐曲

只待锅里的粥开始欢快的奏鸣,大家举箸将生鲜夹进滚烫的白粥内,由它们在锅中呻吟,嫩粉急转为白,青灰却渐染嫣红。爸爸总第一个将美味送入我的盘中,我则急不可待,囫囵吞枣,滚烫的温度令嘴唇受惊,鲜甜却悄悄地占据了每个味蕾,令我不舍得吞下。而爷爷,亦为阿太夹起一只虾,细致而专注地剥去虾壳,蘸上酱油。阿太用仅剩的几颗牙,细细咀嚼着,孩子一般咧开嘴,连皱纹里也深深浸染了幸福的味道。

夜色渐浓,海鲜的鲜甜经过时光的流淌一丝丝氤氲在空气中,也一点点渗透到白粥中。直到最后,盘中只余一滩浊水,而鱼片的清甜,虾蟹的鲜美,还顽皮地驻留在舌尖久久不愿散去。此刻,最宜舀起一碗白粥。白粥,本是那样平淡无味,却在一夜的沸腾与沉淀中,汲取了所有海鲜、蔬菜的鲜美,才能给这故乡之味划上最圆满的句号。人生,是否也当如此呢?经过沸腾滚烫高潮迭起,最后却是静静地沉淀着,方能品透人间之百味,方能化平淡为耐人寻味。

其实,年夜,故乡,不也正如一碗白粥?本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夜晚,一个平凡的地名,正如白粥平淡无奇的白,却被中国人染上浓墨重彩,人间百味。相聚是虾子喜庆的红,别离是蟹脚暗淡的灰,怀念是鱼生柔软的粉……最终它们都一起,沉淀,沉淀在这浓重的夜色里,沉淀在一碗素白色的粥里,还有,你我的血液里,成为那感性柔软温暖的,故乡的味道。

 

学生:吴雨萱

指导老师:张小平

学校:厦门外国语学校

该文章已刊登在《读写》杂志01期D版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