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郑 好:“孝”看人生

发布时间:2017/2/8 16:20:56

“孝”字,从字面上看就是一个孩子背着一位生他养他的老人,简简单单的一个字构成了炎黄子孙千万年流传下来的优秀品质——“百善孝为先”。

春秋时期郯国的国君名叫郯子,这位国君讲道德、施仁义,贤明远扬。一日,郯子的父母突然染上了眼疾,卧病不起。郯子焦急万分,到处求医问药,整天在外奔波,头上过早地长出缕缕白发。终于,一位世家名医告诉郯子,野鹿乳对双亲的眼疾颇有奇效,若想获得野鹿乳,必须到野外去寻找,还要面临各种艰难,得到的可能性极小。

但郯子毫不犹豫只身踏上了征途,他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鹿群。郯子身披鹿皮,意欲假扮成野鹿,混入鹿群智取鹿乳。突然,他发现一支箭正对准了自己,意识到是猎人误以为自己是“鹿”,准备射杀。他慌忙拿掉鹿皮,从地上站起,对猎人大喊,并对猎人讲述了自己取鹿乳孝敬父母的事情,猎人深受感动,不但帮助他一起挤鹿乳,还护送他出山。这就是《二十四孝》中《郯子鹿乳奉亲》的故事,流芳千古。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崇高的。为了子女能茁壮成长、快乐生活,不知要付出多少心血,所以孝顺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

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他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一片孝心,值得天下所有儿女学习效仿。

从古至今,“孝”的佳话不胜枚举,上至君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大都应怀着一片“孝”心。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我们孝敬年迈的父母,花时间去给予陪伴与照顾是我们的责任,乌鸦反哺之情,应当在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身上有所体现。孝,不需要金钱,,更不需要花言巧语,需要的,只是一颗真诚的心。

 

学生:郑  好

指导老师:林  瑜

学校:福建省福鼎市桐南小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