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艺:且以孝心回报真情
发布时间:2017/2/9 10:09:56“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传唱于大江南北,歌词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更湿润了千万人的眼眶。而今旧曲重听,仍是令人动容。
古往今来,“孝”一直都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美德,更是我们应该继承与发扬的品质。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生育之恩、抚育之情,我们未必得以回报;自小对儿女的倾力栽培,对儿女能成长成才的期盼,我们也许难如其愿。但他们无怨无悔,一言一行流露出的真情,令我们深受感动。因此,“孝”,应该成为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说孝容易行孝难。诚然,常回家看看父母是一种孝的表现形式。然而,当你打着回家看父母的旗号,到家却只是坐在一边玩手机而将他们视若无物,这不算是孝。也许有人说,经常给父母带各种好东西,也是尽孝的方式。但仅仅是物质上的关心,没有精神上的关心,又怎能说是百分之百的孝?退一步讲,伦理道德、法律条文似乎只要求我们赡养父母,不少人就认为这是孝的全部体现。然而赡养父母是最基本的尽孝之举,父母需要的不是冰冷的金钱,而是你真心温暖的陪伴与温暖的关怀。
那么,何为真孝?古人有云:“事亲以敬,美过三牲。”孝,不仅仅是经济与物质上的照顾,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怀,并且需要你用行动体现出来。古有“香九龄,能温席”的美谈;也有董永卖身葬父佳话……孝,自古以来便是为人所称颂的,纵使时间的长河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孝”仍是永恒不变的人性主题,也应是我们每个人最基本的品质。
当然,时代不同,尽孝的方式亦有所改变。而今的我们亦不需要通过卖身或是埋子等极端行为来孝顺父母。对当代人而言,物质温饱相对容易,赡养父母只是尽孝方式中最基本的一项,对父母的尊重与体贴才是我们行孝中应时刻反省的课题。父母需要的可能只是我们一句真心的嘘寒问暖,或是出门在外的一通报平安的电话,又或者是一有空便常回家的看望谈心……不需要你付出多大的代价,真心流露的小细节正是父母期盼的暖意。
令人遗憾的是,在经济发展、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渐渐丢下了“孝”的行囊。空巢老人的现象日益普遍,国家更是将“常回家看望老人”纳入法律规定的范畴。原来的道德要求已经成为法律要求,本应该是主动的关怀,已然成为了被动地行孝。这不得不令人寒心。甚至有些人道德滑坡,令人不耻:殴打父母,让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诸如此类的新闻亦是屡见不鲜,让人痛心。而作为旁观者的你,也且扪心自问,你对你的父母孝顺吗?在你不耻他人行为的同时,你的行为又是否合格?呜呼,天下至痛,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莫让今日的冷漠成为他日的悔不当初。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愿你的孝心,为时不晚,能用余生的云翳,为父母造一个温情的黄昏!
学生:方艺
指导老师:孙志煌
学校:惠安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