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奕威:以孝待亲 余情长留
发布时间:2017/2/10 8:31:45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自古以来以孝论德,一个简单而朴实的字,蕴含的却是我们对父母最深挚的爱。孝,并不需要震天撼地的壮举,也不需要感人肺腑的话语,更不需要价值连城的礼物。一杯水,一碗粥,一个电话,一份耐心……爱在细微处,这便是孝的真谛。只要怀揣一颗感恩父母的心,时常记挂他们,父母便会快然满足。但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吗?
曾子曰:“孝有三,大尊尊其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可见,为父母亲老送终,只是最低等的孝道,当父母衣食无忧,却被你冷漠甚至嫌恶的语言所冰封,当使之父母夙夜忧叹使,我们是否会怀疑已经偏离了孝原有的轨迹。孝,当反哺至亲,以孝待亲,在使父母衣食无忧时,更要以言语,内心,行为等精神上抚慰父母,才能尽至孝,长留父母之情。
以孝待亲,是立德之根本,唯有立德,才得以立足社会,走向辉煌。一个人假如对父母冷漠以待,不能尽其孝,当对亲情的美好的期冀散去时,那种种美德也如空中楼阁般化为泡影了吧。故两汉魏晋均以“察举”人才,于是乎,孝廉之人,立己之德,成为治理国家的一员。因此,士大夫以“孝”治天下,道德风气为之一清。且位列五帝之一的舜,对厚责自己的父母恭敬有加,对自己的兄弟嘘寒问暖,于是,帝尧为舜的孝行所折服,更是让两女亲自下嫁。后因舜之贤德,尧将帝位禅让,舜终成一代明主。正因为舜之仁孝,这仁孝将舜的仁德,圣明淋漓尽致的呈现而出。而一个人的美好品性,正也因而建立在如何以孝待亲,人们回归本真,以仁,以德待人之上。持有此美德,便能在物欲横流,繁华喧嚣的世界,持有一颗“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的淡泊境界,树立高尚品德,为人所颂扬赏识,从而走向社会,走向工作,走向前程,走向辉煌,拥有美好的人生。
以孝待人,践于微,贵在恒,仁孝不是在惊天动地的大事上喷涌而出,也不是贮藏于精美华贵的礼品之中,它起于微小之处,在毫厘中却因一颗孝敬挚爱的心,不管春去冬来,时空更迭,爱像溪水绵绵不绝。东汉时的小黄香,炎炎夏日,睡前为父亲把床席扇凉,驱赶苍蝇;在寒冬冽风之际钻进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把被窝后睡暖才让父亲睡下,终日不改。这份对父亲的大爱和暖心诠释了“心中永驻孝仁”。小黄香把对父之孝付诸于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持之以恒的行动为“孝”作下生动的注解,于是孝得以颂扬,温暖千古。而孝心也只不是呕心沥血的付出,它不与价值等价,只与真心相连,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将平时为父母所做的小事就像将一颗颗珍珠串联,让其发出璀璨光华,使中华民族的”孝”的精神得到升华。
当时光骤转,古人融于心的尽“孝”之举如今反而似乎逐步蒙尘。“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现在孩子认为家长的付出是天经地义的,社会上漠视父母的案例也屡见不鲜。16岁就开始迷恋刘德华的甘肃女孩杨丽娟,让父母丧尽家财,为己之欲念途走奔波,在无奈和重荷之下,她的父亲终留一封遗书,跳海身亡,化作波涛消逝。这无疑是如今有人将孝视如敝屣的缩影。当孝蒙尘,父母心血付之一炬,当今这个喧嚣的世界,又有几分温情长留?当孝凋零,任父母亲在混沌的苦海中挣扎,世间的礼义又靠何来苦苦支撑?当代社会,如若失却孝道,抛弃温情,与血腥的莽莽丛林又有何区别?因此将孝颂扬,重拾起温情与美德,显得至关重要。
但“孝”不意味着无条件的顺从。孟子曰:“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可见,如果孝遗失了理性,一味顺从,最终却助长了亲人心中的邪念,终时坠入无尽的深渊。这何尝又不时一种不孝?“子不可以不诤于父,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惟有理性的尽孝,才能真正做到以孝待人,时亲情长留。
孝历经了五千年的洗礼和沉淀,永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一颗璀璨明珠。愿吾与你共同践行,以孝待人,让孝之辉生生不息,永世长存!
学生:姜奕威
指导老师:许雪娇 全帆
学校:福建省邵武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