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张琳:农村老人轻生悲剧的背后

发布时间:2017/2/10 8:52:49

医学资料显示,中国每年有25万到30万人轻生,农村的自杀率是城市的三到四倍,而在中国农村老人当中,这个数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5倍。惨剧接连地发生,一个个孤危的生命摇曳至主动熄灭,令老人难以承受的不仅是疾病的痛苦,作为的无力,生活的艰难,我想,真正压垮他们的那堆稻草是子女的不孝。

中国自古重视孝,“孝”字载之典籍,流于口碑。《说文解字》释孝言:“善事父母者,从老从子,子承老也。”孝是仁之根本,是爱之回馈,是物质与精神并重的对父母的付出。

然而,农村自杀老人的背后往往有着几年才回家看一眼的儿子,有着与父母同住而整天咒骂“老东西”的女儿,有嫌弃老人能力低麻烦多的媳妇……老人们生活在重重压力之下,驮着生活的重负行走,“养儿防老”的愿景幻灭于渺茫而将尽的人生,甚至选择自行了断已成了村里见怪不怪的常事。自古而今的孝道化为一纸空文,一串串逐年飙高的自杀数据,蒙羞的是自私的子媳与不知不觉消解着孝文化的社会。许多人以为农村出现如此悲剧纯属教育问题,将根源简单粗暴地归为农村青年素质低下。可是他们忘了,农村不应该是民风淳朴的吗?即便不能鳏寡孤独皆有所养,可至少也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呀!农村孝道的异化与瓦解,是由于城市乃至整个社会不良风气的风化和侵蚀。

农村青年走向城市,他们看见的是城市里的分家闹剧和婆媳冲突,看见的是子女纷纷飞向欧美飞向远方,自己却固执地留在家乡的老人,看见的是自私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与功利化的行事方法,看见的是年轻人与老人一言不合就堆积的不悦情愫。于是心中越发不把离家当回事,越发不认为与父母别居是种很不好的现象。虽然这样也没错,在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口流动已成不可逆转之势。但是离开了,心中居然连父母的重要性都下降了,这就是相当糟糕的后果了。中国人的宗法观念是头脑中饱蘸浓情的一笔,好比凝魂聚气的集体;而欧美国家个人主义至上,只需为我所为,想我所想,如果父母阻碍了自己的发展,那便离开。如今中国的传统文化却越来越受到现代西方文化的深刻冲击,孝这种儒家经典思想文化在时代的洪流中不断被冲散撞碎。人们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的冲突中,对西方颇有几分“文化崇拜”,于是选择了强调青少年、淡漠老年人的价值观,从而加深了不平等的年龄文化价值观念,甚至形成严重的文化心理扭曲、伦理道德失衡。可是西方人子女甫一成年便去家远众,虽然儿女众多,可一个在这个州,一个在那个州,彼此竟然鲜有往来,这所造成的一定程度的家庭撕裂难道真是我们乐见的结果吗?这股思潮入侵中国农村,老人轻生所划破的社会伤口难道真是我们愿意的局面吗?

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遏制这种“孝义过时”思想蔓延的趋势,保有并践行孝的本真涵义。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之言引导我们孝敬父母不能只停留在物质关心,更要做到精神关心。工作繁忙时别忽略父母,经常打个电话和他们谈谈心;逢年过节尽量回家看看,维持老人生活的同时也为老人的心灵带去阳光。

唤起心中尚存的一点孝德吧,别让农村老人走向绝望深渊的悲剧一次又一次地重演。

 

学生:张琳

指导老师:老师

学校:宁化一中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