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蓓:孝心桥
发布时间:2017/2/10 15:35:33有一种温暖,叫亲情,无声温存将爱绵延;有一种桥,叫成长,无价孝心将其维系。
——题记
于自然之鬼斧下,青山一分为二。多年以后,山腰绿树成荫,唯有一边陡崖上,一棵青松挺立,自诩“坚强”。不知何朝何年,陡崖那端的百人小村,经过数辈努力,拉起了座铁索桥。
山再高,亦高不过天云,唯有雨前雨后,雨雾压低,才笼住桥。远远望去,薄雾从那端飘来,被索桥分开,再合并,飘去······好不美丽!因此村人称这座桥为“雨雾之桥”。
自索桥建成,不少青年才俊背起行囊出山闯荡,尽管山外世界精彩,但他们也深知,索桥的另一边,有自己深深眷恋的父母双亲,难舍难弃。
他,百人小村中的一员,与母亲住在潇湘竹林中隐着的木屋里。
明日便是出山高考的日子了,他稍作复习,收拾好衣物,在青灯下,认真而郑重地写下“妈妈,谢谢你!”几个字,泪水滴落,溅于潇湘。
清晨雨后,雨雾笼罩,因不忍唤醒日夜劳作的母亲,无人送行。在最后一次回眸后,他毅然离去,踩着自潇湘竹叶投下的斑驳光影。
行至索桥,看不清笼在雾里的那端,和未来;只看得见起点,在自己脚下。他扶着微微湿润的铁链,步伐轻慢而坚定。
与此同时,母亲捧着那字条,两行清泪从浊眼流出,在因嘴角微翘而显现的褶皱里,汇成水滴。她抬起头,透过薄薄的一层泪,望向索桥,雨雾笼罩,看不清人影。
终于,那天傍晚,夕阳中的山巅凝重而巍峨,晚霞现于天际,雨雾不再。他出现在桥的那端,可以看清这端——那隐在潇湘竹林中的木屋。踏上索桥,步伐愉悦,索桥随之微微颤动,带着自豪。下了索桥,再抑制不住心中的愉悦,向竹林飞奔而去!
母亲自孩子赴考那天起,天天早早候在木屋小窗前,因为她生怕再次因为自己的“贪睡”,错过了什么!近了近了,他高高扬起手中鲜红的通知书,奔来。母亲接过通知书,满是老茧的双手在优质纸上,反复摩挲,如获至宝。许久,仿佛想起了什么,略带歉意地笑笑,拉起儿子的手,走进木屋,桌上是早已备好的饭菜,此刻虽已微凉,吃起来却格外香甜。
夜半,母亲轻轻推开房门,借着月光,在儿子写下的那行字下,一笔一划也写下几个字。
四四方方的阳光斜入窗户,他起身看见桌上,在自己那行字下,歪歪扭扭,又分明辨得出是母亲认真写下的“儿子,谢谢你!”瞬间,泪水,夺眶而出。再也不顾甚么男儿有泪不轻弹,两行清泪滴下,与潇湘竹上的泪痕重合,融入。他望向窗外索桥,雨雾依旧,朦胧中他却仿佛看清了,桥的那端,有自己相依为命的母亲,正对自己微微一笑……
山中的晚风吹拂,铁索桥身微微颤动,抖落一旁青松上的露珠……
此刻,他明白,天地间,惟母爱最深沉,最久远。珍爱这份情,留住时光,那座雨雾之桥,予他从此将多了一层孝心的内涵。一样的回家路,不一样的孝心桥!
学生:林晓蓓
指导老师:张朝霞
学校:莆田南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