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弋涵:七点钟的电话
发布时间:2017/2/10 15:44:31“孝”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古人云“百善孝为先”,“父母在,不远游”。然而在今天这个忙忙碌碌的世界,父母与子女常常分隔两地,是否有不少人已经淡忘了“孝”这个字呢?
那是一个周末的晚上,我到外婆家去。才一进门,就听到外婆在用家乡话大声地说:“您今天怎样啊?有没有出去走走,去晒晒太阳呀?”外婆这是在干什么呢?这么大声说话,也不怕嗓子疼?我疑惑地看了眼表妹,表妹凑过来小声地说:“外婆在给老家的太公打电话呢。太公耳朵有点聋,外婆讲话要好大声,我耳朵都要震聋了。”说着,她还调皮地耸着脖子,掏了掏耳朵。外婆正好打完电话过来,拍了拍表妹说:“不要做这个怪样子!你们太婆现在不在了,太公总是觉得孤单,我和兄弟姐妹们商量好,每天不同时间点打电话给他问候一下,这样,他心里也许会舒服点。老人家年龄大,盼的也就是能多看看子女们,能多听听孩子们的声音。”哦,原来是这样啊,我和表妹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之后,只要去外婆家,每晚七点钟,就能看到外婆准时拨打电话,大着嗓门说:“爸爸,你今天好吗?有没有喝牛奶啊?有出去走走吧?”似乎每天都是同样的话,然而外婆每天总是准时准点照说不误......
六月底的时候,外婆生病,甲状腺做手术。做完手术那天晚上,我去病房探望她。看着时间快到七点,外婆满眼着急,可是脖子上包着纱布,几乎没法说话;而且她担心太公会从声音里听出什么,这岂不是让老人家担心?最后,她只好一边用手比划,一边哑着嗓子艰难地对外公说:“去给爸爸打个电话吧,就说我重感冒,喉咙痛,这几天没法给他打电话,等过两天好了再给他打。”外公说:“不用吧,就两三天应该没关系的。”“不行!不行!老人家七点钟没接到我的电话会担心的,你快去!”外婆着急地催促着外公,直到看着他打完电话才安心地睡着了。
外婆康复后,又恢复了每天晚七点给太公打电话的日子。而且,一逢节假日便买了太公喜欢吃的东西,带着我们大家回去探望他。每次看到太公眉开眼笑的样子,外婆也特别高兴,总是对我们说:“老人家的要求不高,多来看看他,他就很开心了。”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想着那个七点钟准时打出的电话,我渐渐明白:忙碌和距离其实根本不能成为借口;真正的孝心,应该是子女对父母点滴真切的爱和关怀。大人们说:其实平时没有刻意去孝敬父母,而是与父母之间的亲情让彼此依恋、牵挂。
而且,我还明白:我一定也会接过这个关于“孝”的爱的火炬,一直传承下去。
学生:徐弋涵
指导老师:罗瑛
学校:福建省三明市列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