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薪羽:“助”暖人间
发布时间:2017/2/16 15:51:08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单独又孤单的个体,在大千世界中难免要碰上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难事,却因为有了别人的帮助,我们得以继续前行.
助子慈母
陶艳波,一个平凡的母亲,数十年如一日,不抛弃不放弃她因病失聪的儿子,寒窗陪读十几载,她作他的“同桌妈妈”,助他读书,助他做人.
也许,我们许多人把母爱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但,我更愿意将这份母爱看做一场“助”.陶艳波除了母爱一无所有,却做了儿子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她做了他的同桌,也做了一位伟大的助子慈母.这份亲子之间助的温暖,弥漫在那温馨的小家.
炎黄助社会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然而,谁也不知道这位“炎黄”究竟是谁.
直到2014年11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原来,他就是人们寻找多年的炎黄啊 !
帮助社会难,一直帮助社会更难,一直默默地帮助社会更是难上加难.而张纪清却化名为中华儿女都铭刻于心的两个字,做到了.这份“助”的温暖,弥漫在整个社会.
“青蒿母亲”助世界
1969年,38岁的屠呦呦被委任为进行中草药抗疟疾的研究的项目组长.几十年的研究,屠呦呦却丝毫不觉疲惫,坚持下来了,最终制成了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性命.2015年10月,屠呦呦因此成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春草鹿呦呦,她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髓,深深植入世界,助人类渡过了一劫.使得这份“助”的温暖弥漫世界.
... ... ... ...
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可是在世界中,我们互相帮助,就成了一个温暖友爱的集体.炎黄子孙,中华儿女,让我们传承这份“助”,让“助”温暖人间!
学生:陈薪羽
指导老师:平先来
学校:福建省霞浦县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