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雅思:让友善之花开遍每一个角落
发布时间:2017/7/13 9:50:03说起 “友善”,大家并不陌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和睦。友善是沙漠中的一汪清泉,是人际交往中的一剂良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面闪亮旗帜。友善待人是和谐社会的永恒话题。
还记得16年春晚,“小燕子”赵薇姐姐声情并茂演唱的歌曲《六尺巷》吗?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那朗朗上口的歌词,那优美清新的曲调,那古色古香的小巷,让人回味无穷。“六尺巷"记录着一个经典的邻里故事。那是清代中期的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吴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吴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就这样,张吴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礼让,和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开明之士尚能如此,今天同学之间、邻里之间处理小事小非,更应该做得更好。让我们铭记“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的传统美德。
俗话说:“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在期待别人友善对待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主动地抛出橄榄枝,做一个践行传统美德的新公民。最近看了一则富有正能量的微博,内容如下:北大副校长说,“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这则微博是2011年9月21日发出的,如今时隔几年,网帖还不断火爆,并衍生出了多个高校的版本,被网友称为“校长撑腰体”。 高校对道德的支持与明示是一个友善的典型和缩影,事实上,一个团体、一个学校是这样,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不也应该如此么?
友善待人,就是要倾一己之力、用一颗友善的心去温暖身边的穷人、邻人或路人!其实友善就在我们身边:网友“过路的风"做好事不留名,隐捐善款500万元,为贫困留守学生建好了“关爱之家"。民间公益组织情系爱心联合会,资助贫寒学子几千人。公交车上人们主动让座,同学之间互相帮助,邻里之间互相照应,无时不刻都在传递着爱心,诠释着友善。可以说友善故事一火车,友善之花遍地开!
同学们,让我们秉着一颗友善的心,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向上向善,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善与美的故事,让友善之花开遍祖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让 “德义”与“礼让”的传统美德,历久弥新、代代相传!
学生:施雅思
指导老师:许连春
学校:福建泉州石狮大仑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