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刘代洋:采棉人

发布时间:2017/7/14 9:38:44

我有一件很旧很旧的棉袄,己有十几年的光景了,岁月也在棉袄的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衣服上现已有大大小小十多处补丁,有些地方已露出那可以算得上是黑色的棉花。每年冬天我都习惯把它拿出来穿一穿,别人看见这件衣服时,纷纷劝我扔掉它。是啊,它实在是太破了,这穿出去还能见人?再说,我还差这点钱去买一件新的吗?可是我穿着它,却感到一股莫名的温暖。这却是其他棉袄永远不能给我带来的温暖。

我的老家,一个可以称得上是穷乡僻壤的地方,乡民都以种棉花为生,不仅为了销售,当然也为自己过冬而用,没有谁比他们更能体会到种棉生活的滋味。可是几十亩地的棉花是不可能仅靠个人之力采摘完的!于是“采棉人”这个职业应需而生。而今天我所要说的正是一个“采棉人”。而这个人又与我的旧棉袄有什么关系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十五年前的那个冬秋时节,出现了一个我值得敬佩一辈子的人。那时,我们家也如别人一样,种了十几亩的棉花,那是奶奶和父母在春播时的汗水与心血,那些日子他们累得几天都吃不好饭。这棉花可是我们家一年经济的来源。后来,父母亲,为了挣钱出去打工,撇下十几亩的棉田在那自个疯长着。奶奶呢,面对着这些棉花,却高兴得不得了说:“孙孙,今年咱们过冬不愁了,咱的粮食也不愁了,咱有暖棉袄穿了。”边说边笑眯眯地观看棉花的长势,当然也给施施肥,但我这个有着三寸金莲的小脚奶奶也许没有想到,父亲和母亲外出了,这么多棉花要怎么收摘,就凭我这样一个小屁孩和小脚奶奶吗?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是收棉季节,而那些棉花也随时间脚步而肆意生长着,直到白棉爆出,枝黄干枯。这对于它们来说是可悲的,因为它们短暂的生命已经结束了!那时的奶奶笑得更欢了,也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天穿梭于棉丛之间,左摘右采的,始终未觉忧虑。

一天早上,我和奶奶照常在田中采摘棉花,忽然下起了些许小雪,很少,也下得很小,而奶奶却被这突然而至的小雪从美好的梦中打醒了。她似乎明白了,如果继续下雪,棉花将会采摘不完。眼睁睁的看着家中一年的经济命脉被这样掩埋,那将是必然的结果。于是,我和奶奶连午饭也顾不上吃,从早上一直干到天黑完全黑下来才不得不停歇。一天下来,我们累得够呛,但却还有成片成片的棉花未采,奶奶看着那一片一片的棉花,连声叹着气又哽咽着说:“我怎么就没想到要下雪了呢?这么多棉花都要败在这田里了啊!”说完又直叹气。忽然间,她田圪上站起来说:〞不行,明天我就是借钱,也要叫你大伯雇几个采棉人。〞

隔日,大伯来到我们家,还带了三个男人来。从奶奶与大伯的谈话中,他们似乎就是那所谓的采棉人。其中一个非常瘦小,夹在两个壮汉中间,活似个瓷娃娃。我也就好奇地打量了他一番但见:一头乱发随意的搭在头上,一双浓眉,下面衬着的一双眼睛倒是大而炯炯有神,从那从那眼睛射出的,严冷的目光倒是与他那矮小的身材不相符。脸上是冻得发黑发紫的皮肤,满脸树皮般的皱纹。再就是那双手,货真价实的劳动人民的手,老茧似乎已经吞噬了一切,有大大小小,几十处的皴裂。再看也只能看见那黝黑的皮肤了,不过与他那破旧的衣服倒真是相配极了,估计大概得有三十多岁了吧。

而奶奶一见大伯来了,还见大伯叫来了救星“采棉人”,脸上的面容是立马由阴转晴,高兴得不得了说:“三侄啊,我真是不知咋的谢谢你呢,钱以后我卖棉还给你啊!”而三伯呢,进门时不知怎么个阴着的脸拉得更长的说:“婶,要不是你在我家哭得底朝天,我才懒得帮你呢!”说完又甩出一副臭脸道:“人我带来了记得啊,只有五天的工钱,要给人家包上饭啊,还有啊,快采点棉好还我钱,别到时候下雪了,棉采不到钱还不了,说完甩甩头,出了门。只剩奶奶一个,在一旁悻悻地笑着。笑完,又回过头,来招呼三位采棉人,而当她看到那位十分矮小的采棉人时,眉头一皱,原本要招呼上来的茶也递给了另一位,继而又说:〞小兄弟,你去采棉吃得消吗?一天下来的,这个可是个体力活,要不你退钱给我,去另寻个主人家吧!〞而我也许知道这个小脚奶奶打的是什么算盘,他就多许是认为一个比我高不了一个头的人,来干这活又采不了多少棉,还浪费一天粮食,这不是亏是什么?果不其然,奶奶又道:〞你看这小身子板,真的受不起的累,我也不知道我三侄发了什么气,来找你讹我,你看退工行不,我家也穷的实在是疯奉不起这么多粮食。〞这说的倒是实话,那时我们家实在是穷得家徒四壁了,除了那十几亩的棉花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估摸着采完那些棉花,还完三伯的钱,买下过冬的粮食,再缝两件过冬的棉袄,我们也就实在是没有什么了,如果我这些棉花没有采完,剩下的钱买完了粮食,没有棉花来缝制衣服,我们这一个冬天可能都要挨冻了,这实在不是闹着玩的。

“不行,我好不容易接下个工来做活,虽然我是矮小,但是做起活来绝对不差。”这位瓷娃娃采棉人说,而且我看似乎看见了他那嘴角似乎抽动了一下。是啊,奶奶这句话太伤人太直接了。

但是我又看见他那眼中似乎流露出更加坚定,寒冷的目光。这让我不寒而栗,我暗想:他该不会是什么坏人吧!

无奈,既己成言在先,也不好强把他辞退。但奶奶也没少给他眼色看,似乎每一个眼色都在说,你一个大老爷们怎么这么死皮赖脸呢?所以,另外两个场面人的茶水上了两道了,瓜子也磕了个遍,就独个他没有水喝瓜子磕,他也不恼,就拣个角落静静的坐着,奶奶也不理他,还故意大声嚷着说:〞两位呀,这是十多亩的田,就托您俩了,咱不像某些人故意欺负我这个老太婆,故意赚吃赚喝。另外两位倒也认真的点了点头。就这样明天开始干活。

翌日,采棉人们一大清早便起来了,带着筐篓,和着一瓶解寒抗疲的烧玉米酒,开始下田采棉去了。那位矮小的采棉人也下田干活了,尽管昨天奶奶没少给他眼色看,但他还是留了下来,连当时小小的我也觉得这个男人十分没有尊严只会占人便宜,是个赖皮子。奶奶一看见工人下田,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跑到另一块田地务弄庄稼去了。我呢,也就无聊的坐在田上,看着采棉人们辛苦劳作。只看那两个高大的工人慢慢悠悠地采摘着棉花,还采一点棉花就休息一下。而那位矮小的采棉人呢,疾步于棉田之中,左摘右采转眼之间,一筐棉花就已盛满。

很快天就黑了,也该到了工人们的晚饭时间,奶奶做好了稀饭咸菜,侯着这几位工人们。

只见工人们拖着好几大袋的棉花走了进来,两个高大的工人们有说有笑,而那个矮小的采棉人则默默的低着头走着。奶奶一见这么多棉花,高兴坏了,立马招呼那两个高大的工人吃饭,把那两个大瓷碗盛得满满的,菜给他们加了又加。而那位矮小的采棉人奶奶连正眼看都没看他一下。摆在他前面的那个瓷碗,奶奶只打了稀得可以说是水的米汤。(哦,奶奶以为,这些棉花都是那两位高大的工人采的,那个小小的采棉人没有出什么力吧!)我料定奶奶如此认为,可我在田边亲眼所见,这几袋棉花大都是那个矮小的采棉人所采的而那两个高大的采棉人在那里采一下玩一下。所以我马上拉了奶奶一下,悄声对她说:〞奶奶,那个小叔叔其实也很卖力,也采了很多棉花的。〞奶奶喝了我一下说:〞小孩子家家懂什么?〞我也就没有再多说什么了,只是哼了哼。而那位矮小的采棉人,也终究没有发火,没有恼怒,吃完了饭,就离开了。离开时,我只看见他那眼中,终究还是只有一抹冷。

采棉人开工的第二天了,这时已经有大大小小的雪飘落了下来。如果再不赶快加以采摘,剩下的那近十亩棉花就要败在田里了,所以奶奶也来到了田里帮忙一起采摘。当她看到那两个高大的采棉人的工作态度时,不禁十分恼怒说:“我花钱雇你们呢,你们却在我这,不认真干活做一下玩一下,你们这哪像是来踩棉花的,给人家办事的,你们这分明就是在旅游吗?”那两个高大的采棉人一听到了这话,就不悦意了。其中一个长着满脸络腮胡子的,叼着根玉米棒子烟的工人气冲冲的回道:“老太婆,我们冒着这么大的雪来干活,休息一下,怎么了?按常理来说,这么大的风雪应该要停工,出工还要加工钱的。你还敢怪我们,跟你说你那五天的工钱,还顶不上这三天出工的钱?我跟你说干完明天,老子不干了!”另一个五大三粗的工人也附和道:“就是!”奶奶无奈地看了看他们,又看了看在一旁努力采棉的矮小的采棉工,不禁叹了叹气,有点懊悔的说道:“我不该以人取事啊!”

而奶奶也又开始重新忧虑起来,风雪下的太大了,这么大风雪的天还要出工,确实是要加工钱,这是规矩,可是哪来的钱啊!明天过后,这三个采棉人就要离开了。当然,也包括那个矮小的采棉工。我跑过去问了问他:“叔叔明天完后你就要走了吗?”

他抬了抬头,看着我说:“过两天我家也要收棉花了,我得赶回去给家里面收棉花去啊!”这时,他的眼神里透出一缕紊乱。

我哦了一声,便离开了。

这一晚,奶奶又突然发现,过冬的粮食不够了,米缸里早已空空如也,唯一存的一点粮食也没剩下多少。啊,这真是雪上加霜。

······

第三天很快就到了,那两个高大魁梧的采棉人,依旧如平常。两人采的棉花不及那位矮小的采棉人,一半之多。眼见的还剩下五亩的棉花没有采摘。这一整天,奶奶一直愁眉不展。家中早已捉襟见肘,更要命的是,这一年过冬的棉袄还没有置办。刚采来的那几袋棉花,也已经为购买粮食,而售出了。我是少年不知几多愁,还笑嘻嘻的问那位矮小的采棉人:“叔叔,我奶奶对你这么差,为什么你还这么努力地干活啊!”

在一旁采棉的他说:“小弟弟,我只是想帮你们一下。你看你们家也挺穷的。确实得要省着点算。我看你们家吃饭的粮食都很少了,确实是挺可怜的,尽管我比人家矮了一点,可我也不差别人的爱心。如果你比人家强了一点,那么你就要学会去帮助弱者,一个‘助’字,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温暖。每个人都有帮助别人的方式。而我的方式是我会帮助你们把棉花采完。”说完后他抬起了头。蓦地,我在他的眼神中,似乎捉寻到了一丝温暖,一丝热情。啊!原来他也是有温暖的。渐渐的,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感觉,我对他,有了一种莫名的敬佩。

这一天是来的也快去得也快,在黑夜渐渐降临大地的时候。这也意味着,这三位采棉人,即将离开了,离开我们家。可剩下了那近四亩的棉花怎么办呢!用不了一天,这样大的雪就会把它们全部掩埋。奶奶做好了饭,便坐在一旁愁眉不展地叹着气。采棉人纷纷自己打好饭,在一旁自顾自地吃起来,全然不顾奶奶的哀声叹气,当然也包括那个口口声声说要帮助我们的采棉人。

而我见着奶奶这样哀愁,看见那位矮小的采棉人还吃着饭,耳边又响起他对我说的那一段话,心中,不禁十分恼怒,口口声声说帮助我们,却不留下来帮助我们把棉花采完,这不是欺骗我吗?

可没办法,这也不能怪他呀!我们只给了他那么多的工钱,他能如此对我们已经是仁至义尽了。那还说什么呢!而且今晚的雪似乎下得更大了一些,仿佛连老天都也知道了我们已经黔驴技穷了。要加快摧残的步伐。外面是呼呼的雪声,屋内是奶奶的哀叹声。当然还有心碎的声音。

三位采拾人们收拾好了包袱,纷纷准备离开。奇怪的是那位矮小的采棉人却拿起了许多的筐篓,穿得也十分严密。我很好奇,却没有那份心思去问。

这一夜似乎格外难熬,奶奶的哀叹声一声接着一声。,仿佛外面每一个雪声都刮打在奶奶的心上。是啊,今年过冬的棉袄还没有准备。大伯的钱已经拿剩下的那几袋棉花去抵了,粮食也不足以过个冬天。怎么办呢!只有眼睁睁的看见那些棉花败在地里,饥寒交迫的过一个冬天吗?

夜很漫长。······

第二天,我和奶奶起床,打开了门,蓦地发现在地上有满满的,四五袋的棉花。是啊,是洁白的棉花。怎么回事呢!是谁的棉花,还有怎么在我们家门口呢!我蓦地看见一张纸条,它夹在棉花之中,我拿起来一看上面,歪七扭八的,用铅笔写着,几个字:记住,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的义务,这样自己才会开心。一一矮小的采棉人。当时我才上小学,读到这张纸条时,我感觉这不是一个农民所能写出来的话。因为,他是发自于内心的。一种高尚的内心品德。但是我错了。

当我把这几句话念给奶奶听时,她似乎明白了这几袋棉花的来由,懊悔的说道:“作孽哟!人家大晚上的帮我们采棉花,我还如此对待人家。”是啊,谁能想到?在冬夜的寒风中,裸着一双手,冒着黑夜,独自一人采完了近四亩的棉花。我也知道他为什么要那样做,为什么不留下来帮我们采呢,因为他曾跟我说过,他多在一天就要多吃我们家一些粮食。

后来,我和奶奶去问过大伯,问他是否能再寻到这位采棉人的家?他对我们说,这位采棉人其实没有家,他是一位流浪者,常为采棉人,且不怎么收工钱。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收?他说帮助别人不是很快乐吗?我用了我的方式去帮助别人。于是乎,大家都笑他傻。大伯也是因为不用工钱而寻到了他。

那一年的冬天,我们由于那几袋棉花,我们过得很温暖。却不知那位采棉人过得如何?如今置身于学习生活之中,我仍常记起他。也常想起他对我所说的那几句话,帮助别人用自己的,方式不是很快乐吗?有那么一点帮助这个世界不是很温暖吗?所以,当年,我特意要奶奶用采棉人所采下的棉花为我缝制了一件棉袄,我不断在长大,棉袄也在变得越来越小,可是我不断改大它,为的就是留住那一份温暖,那是采棉人带给我的温暖。所以即使多年了,我也舍不得把那件棉袄扔掉。

如今我已长大,但我总是不住地会想到,那位采棉人,那位矮小的彩棉人,尽管有许多人都比他高大,但是我认为他的心灵是比他们都要高大的。所以每当我看到关于扶不扶这种新闻时,我总会想说一声:扶一把吧!那是我们帮助别人的方式。它会温暖人一辈子。

就是奶奶在去世前,也在不住的念叨着那位采棉人,我知道那是那位采棉人所带给我们的温暖,一辈子的温暖。

一点点帮助,也许就是别人一辈子的幸福。

 

学生:刘代洋

指导老师:肖向阳

学校:晋江市金山中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