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厉:“和”并不总“为贵”
发布时间:2017/7/14 9:52:06《论语》中有一句话“礼之用,和为贵”,人们也常常以此作为处理事情的原则,却忘了此话后面还有一句“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为人处世,以“和为贵”,追求遇事处置恰当,固然可以避免很多矛盾,但过分追求“和”,往往有过之而不及。那次比赛,我深深体会到了,“和”并不总“为贵”。
那次比赛接近尾声,我已连续和棋许多轮了,心中早已斗志全无,抱着“和为贵”的心态,一心只想和棋,草草结束这种残酷的比赛。可是进入赛场,出乎我的意料,一种刀出鞘,箭上弦的气氛笼罩在赛场上空。
我屏住呼吸,蹑手蹑脚地走到自己的位子上时,对手已经来了。我还没镇定下来,战斗已经打响。我借先行之利,幸运地掌握了局面的主动权,盘面各子俱活,把控盘上交通要点,形势一片大好。我抬头望向他,希望能从他脸上看出点什么,妥协抑或是想放弃的意思。但我失望了。他的脸上看不出一丝要求和的样子。整个五官十分生硬,一张略带烦恼的脸紧绷着,拳头始终紧握着,苦苦冥思。我只好暂罢速和念头,继续以一种强者的姿态向他施压,想逼他求和。怎料一着不慎,遭到反弹,原来的优势全拱手相让。
再观局势,我们二人车、马、炮几个大子相当,我还略多一兵,仍占点优势,但我早有收兵之意,且对他的顽强十分敬佩。于是主动提出和棋,想顺水推舟,还有照顾弱者的风范。不想,话音未落,就被他断然拒绝。他坚定地摇了摇手说:“不,继续吧。”无奈之下,我只好打消和棋的念头,破釜沉舟拼死一搏。凭借原先的微弱时间与盘面优势,在双方肉搏战且比赛时间都倒计时时我一直占据先机。我等待着他的求和。他一言不发,却一次次果断拍下记时钟,继续下棋回应我。他开始有些盲目了,不顾一切地制造“混乱”。从八点开始到十点,最终,清醒的我先拿下一城,赢了这盘棋。疲惫的我接过签字单,竟是满目2:0,没有人和棋,只剩下厮杀……
这不是我下得时间最长的一盘棋,却是我赢得最累的一盘棋。想想刚才,我略占优势,身处劣势的他坚决不和,不妥协不屈服,这种“不和”精神无疑是最棒的心理武器。而我一味的逃避、求和心态,不仅让自己优势尽失,还给自己带来了危机。整个社会的美好离不开“和”,“和”是社会的主流,但“和”也并不总“为贵”,一味妥协与退让“求和”,得到的反而是“不和”。要真正做到“和”,还需要用实力说话,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此。
学生:杨子厉
指导老师:钱明燕
学校:福州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