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柯锦辉:“和”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7/7/14 14:56:40

和者,相安也。“和”字左边为“禾”,右边为“口”,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子思就曾说过:“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可见“和”的思想,是在人们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中形成的。

“和”是一种修养。人与人之间总会存在着一些这样那样的冲突或矛盾。是固执己见,瞪着眼睛看人,还是“执其两端,取其中”,寻求能调和和左右矛盾的意见的方法,直接反映出了当事人的修养。在中国古代君子眼中,“和”更是一种价值观。譬如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中庸”,便处处体现着“致中和”的思想。其中不仅写到了人际关系的处理,还对直接情感控制是否符合节度有着极大的重视。也就是人们常讲的“喜怒不形于色”。当然,这也不是说过分控制情绪,否则过于做作,违背自然规律,反而做不到“和”,结果事与愿违了。

国家与社会同样也需要“和”。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构建起了一个和谐的社会,而和谐社会又为人们的劳动生产提供了安定的环境。如此一来,整个国家、社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翻开历史,在全世界各个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中,唯独中国传承了五千年的文明薪火,屹立于不倒之地。其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中华文明中有热爱和平的观念。反观其他古文明,大多因为喜好远征,穷兵黩武,结果耗尽了国力而走向灭亡。亚历山大东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对“和”的追求与热爱,正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

再回首看当代,“和”的思想仍然发挥这重要的作用。它有着新一层的含义,也肩负着新的使命。提倡和谐不可或缺。试想,当人与人的关系不再和谐时,社会将不再保持有序的状态,整个国家将陷入危险之中。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这样的情况发生后,结局是难以想象的。反过来说,国家想要富强壮大,选择以和平共处的方式来处理国际关系,才是明智之举。滥用武力,掠夺他国财富,反而容易招致灾祸。而人民生活在和平环境中,才会创造财富,使国家富强。国家与人民之间协调的关系,不也正是“和”之精髓所在吗?

 

学生:柯锦辉

指导老师:吴智勇

学校:福建省南安国光中学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