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黄弘哲:我沉醉在蟋蟀的吟唱中

发布时间:2017/7/14 14:57:45

题记:和,和谐,调和,一份来自古典的诗意!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那中正、率真的声声吟唱唤起记忆深处我与蟋蟀的那一次不期而遇。

那个暑假,我们驱车来到了白水洋。白水洋的秋夜是寂静的,没有“不夜城”的喧嚣,没有霓虹的轻佻和眩晕,有的只是弥天漫地的洪荒之初的静寂,以及不含杂质的、水墨般淋漓酣畅的黝黑。无边的静寂和汹涌的黑让我的心渐渐宁静平和。在这里,星光恢复了古意,又大又亮,神采奕奕。没有了霓虹的抢眼,黑夜如此纯正,我赞叹着夜的和谐!

风吹进这寂静的山坳,远处传来的“瞿瞿”“唧唧”声听得分外清晰。喔,是蟋蟀!在这声音的撩拨下,难耐寂寞的我们循着这声音,戴着头顶的墨黑,趁着大人的不注意,偷偷地奔向空旷的野地。为了不惊走那蟋蟀,我们猫着腰,蹑手蹑脚地在草地上移动着,偶尔用细到几乎感觉不到的声音地互相提醒着,因为哪怕是一丝的颤动都有可能惊吓到今晚的歌唱家。为了这一份的小心和虔诚,我们甚至不顾野草的湿润趴在地上寻找着。也许是蟋蟀了解城里来的孩子心情是多么的盼切,“瞿瞿”“唧唧”,这一声,那一和,一唱一和,彼此呼应,高高低低,急急徐徐,汇成了小夜曲。只是今晚没有月光,我们只能想象蟋蟀们翘首鸣唱的英姿。不过,这一点也不影响我们的喜悦,我们沉醉在它与自然的应和中,沉醉在有蟋蟀声唤起所有的和谐的诗意!

“瞿瞿”“唧唧”,那一只蟋蟀调过了时间,它唤起的和谐诗意继续盘桓我心!

这十二分诗意是《诗经·唐风》中“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撩起的对时光飞逝的感慨;是叶绍翁《夜书所见》中“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从篱笆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并挑逗着的孩童的乐趣;这诗意是“趋织鸣,懒妇惊”民谚中的报时,天要凉了,得赶紧织布缝制冬衣,声声催促着农妇;是郁达夫学北方人亲切地称呼它为“家虫”,带着温情写入《故都的秋》;是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一跳跳过了海峡/在台北上空悄悄降落/落在你的院子里/夜夜歌唱”,它将两岸的亲情凝结。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坦率真挚,自然中节,我贪婪地收纳着小生灵与无边天宇的彼此应和,你用你的坦率、真诚,我则报以浩荡、宁静!

“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只是,那时的蟋蟀活跃在田野,也栖息在万家灯火中,而现在城市里早已不见踪影……那时,聆听蟋蟀的歌唱无需刻意,自然而为;但如今,城市的喧闹驱逐了蟋蟀的歌唱,我们只能在这僻静的大山才能觅得踪迹。不仅蟋蟀,还有流萤、蛙声,这份由它们唤起的美好天籁,何年何夕再想起耳畔,再现枕边,成为我的渴望和精神的奢侈。想到此,我似乎不再谦和,多了几分担忧!

好在,心里还有那只蟋蟀在歌唱,“瞿瞿”“唧唧”,委婉,洒脱,我再次沉醉在歌声唤起的古典诗意,人平和,心明亮起来……

春和景明,那是春日晴和,阳光明媚,羡万物之得时的愉悦!

 

学生:黄弘哲

指导老师:刘映春

学校:厦门一中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