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铭津:说“和”
发布时间:2017/7/14 15:03:24中国人喜欢讲“和”,那究竟什么是“和”呢?
“和”是昨天那倡导大同世界“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主题歌。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唯一“和”字贯穿古今,放眼迢迢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不亦是悠悠五千年长“和”。戎马天下,秦人合纵六国,从此一统天下;黄沙漫天,昭君手抚长琴,自此汉藩一家;天下为公,大同社会,此皆为“和”。
“和”也是今天那能牵引聚合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磁针石。历史翻阅到今天这页,君不见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心,三十六个省份欣欣向荣,一个顽强的中国正以“和”的良好形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展示着一头雄狮的新风姿。
然而,中国人心中词典里的“和”又岂止于昨天和今天拥有的政治历史意义。
对于温文尔雅的中国人来说,“和”的含义更是被诠释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彼此关心和照应。六尺巷的美谈,廉颇蔺相如的故事,还有那段大唐李王朝世民抛却前嫌唯才是用名臣魏征的历史往事。“一笑抿恩仇”,历史上多少以德报怨的故事让一桩桩深仇大恨最后都以“和”划上圆满的句号,成为一段佳话。
“和”是远亲近邻君臣间的友善,亦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和睦,造就了许多家和万事兴的故事。自幼丧父的李嘉诚穷困潦倒贫苦不堪,辍学甚而寄人篱下,母亲起早贪黑含辛茹苦操持家务,抚养于他,苦口婆心教导他和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做人的道理,李嘉诚很早参加工作,为的就希望能帮助母亲来分担家庭的负担,养育弟妹。若干年后,李嘉诚终成一代豪商巨贾,感恩慈母,资助亲友,捐献慈善,回报社会。和睦的家庭里熏陶出来的赤子,不仅是一名孝子亦是一个爱国者。
母慈子孝能够兴家,臣贤君有为则可以兴国。管仲年幼丧父,独自一人照顾年迈的母亲,几经曲折,终成为齐国上卿,被称为“春秋第一相”。执政四十年,用毕生才学,对内休养生息,对外采取“尊王攘夷”的策略,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齐家治国然后能平天下,这便是优政之举。
故,人和,家睦,官良,政优方是真真正正的“和”。一个国家,如果能将这四点合为一体,则必定兴盛富强。
中华民族复兴之际,我们占尽天时,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我们拥有地利,民族团结,上下一心,我们不乏人和,我辈何不擎起心中那面“和”的旗帜,一路高歌猛进!
学生:郑铭津
指导老师:洪顺通
学校:龙海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