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榕:与和谐邂逅
发布时间:2017/7/14 15:30:39“我的世界太过安静,静得可以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徐志摩
——题记
共饮一杯清茶,同研一碗青砂,挽起一面青纱看清天边的月牙,这是和谐的日常,是徐志摩的幸福,亦为如今社会大部分人心中所愿。
也许在某一天,某一时刻,一顿足回首间,就会与她邂逅,此时世界都安静了。感觉着心房的血液慢慢流回心室,如此这般轮回的刹那,只剩一念想:守护你......
和谐并非不怕寂寞,而是习惯了安静。如今国人喜欢热闹,害怕落单,故凡有人烟之地,必成菜市场。放眼国外,公交车上,地铁上,人们可以安安静静地看书成为文明之景;相比之下,在我们这儿却成了熙攘之地,此间不乏起空腔骂仗之精彩的表演。杜威曾言:“如果一个民族缺乏思维能力,分析与讲理得习惯,那么一切的行为及权威只能靠大声来保证,而且需要大声才有效果。”这暴露出的是市声鼎沸背后精神之空虚,智慧之缺失。窥探霓虹灯狂欢的不夜城的幕后,目睹到的是恶劣的品德和膨胀的物欲。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游刃于物流丰富,琳琅满目的城市,那养耳的寂静、养眼的清疏,又该何处寻?
我曾品李元胜之诗《我想和你虚度时光》,同他体悟那低头看鱼的闲情,感受那“浪费”茶杯剪影的雅致,领会那消磨到星光漫天的情趣。也许略去些清规戒律,省掉些灯红酒绿,就会发现日常在不觉中的移花接木所偶得的珠联璧合。于是我摸索着,探听着,观察着,终读懂了:我们行走在生命的消逝中,守着一树似雪梨花,守着一池素色荷塘,守着平淡如水的日常,其实不必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惆怅,只需努力前行,时而如君子善假于物,也能活出非凡人生,迎来珠联璧合。若能如此,也是与和谐邂逅了。
法国是我心中所向往的地方,那是世人所知的“浪漫时髦之国”。可真实情况则不然。相关记者描述,大多法国人对时尚并不感冒,甚至很复古。这是因为他们有着对朴素简约的古典传统的一种堪称固执的坚守。不说英语讲法语,延用古旧之物,公共场合不捣鼓手机......是他们的所谓的“时髦”。另一方面,世界市场上席卷着“购物热”,暴发户赶着时髦搜刮新产品,法国人民却用“活”的传统之法生产出了让时尚界趋之若鹜的奢侈品。再者,你是否知法国人的浪漫爱情是怎么样的吗?并非电影般金戒钻石的热烈求爱,不过互赠情书,如此而已。
我想我们也该学学法国人,不盲目赶时髦,内心存有属于自己的坚守,使自己葆有和谐的节拍,以致于不会眼花缭乱,兴致过快,而丢弃灵魂。
十几年前,若农民家庭出现“子承父业”,就代表人生的悲剧,致富的无望。虽说农业是人类的米缸,是生态的屏障,甚至是乡愁的渊薮,可有谁愿让儿女一生做农民?而“职业农民”的出现却赋予原来的标签全新的含义。他相当于一位项目经纪人,起着整合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作用。这说明:现在是中国农民遇上的最好的时代,这必将引领农民走向“职业之路”,社会必将走向和谐发展的阳光大道。
与和谐的邂逅,有着“众人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诗意,所以无需苦寻。
轻倚窗前,看亮丽的阳光进来,翻一页书,小酌一些温情的故事,便自有清风邀约一些花香或白云,这是和谐;与周围的至亲人至亲物共度岁月,看如水墨青花的爱在刹那芳华里永恒,又何尝不为一种和谐?看似以紧张快节拍为主旋律的城市,也在那个深居四合院、戏院、茶馆遍地的街口为和谐留下一隅。恰如萍水相逢,与和谐邂逅,擦肩而过,趁还未渐行渐远,趁心头悸动尚未停止,把她守护起来吧。
学生:张艺榕
指导老师:孙素芬
学校:泉州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