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杨婧怡:架起和谐的桥梁

发布时间:2017/7/14 15:34:32

中华民族自古便提倡“以和为贵”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当今的社会依然举足轻重。它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原则,更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友好对话的重要基础。和谐的音符奏响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使单调枯燥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

理解是促进和谐的催化剂。英国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就曾在小说《岛》中给予我们启示——雅典医院里的麻风病人在监狱一般的狭小病房里活得如同行尸走肉,医院与政府认为他们是将死之人便野蛮对待。日益积累在心中的怨恨和狂躁使和谐桥梁断裂,致使他们公然组织反对雅典当局的抗议活动,毫无疑问,抗议被无情镇压,而他们则被发配到麻风病人的隔离区——斯皮纳龙格。同样身患异病的岛民们理解他们的境遇与痛楚,帮助他们从愤怒与不满的情绪中脱离出来。岛上和谐的气氛愈加浓厚,和谐的力量促使着他们为岛上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破裂供水管的修复、老房子的翻修、发电机的供给,无不是和谐的力量所创造的。

由此可见,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它使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它让行到“山穷水尽”的人“柳暗花明又一村”。

互助是支持和谐的顶梁柱。歌德曾经说过:“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所谓“四马不合,取道不长”即同一驾车的四匹马不往一处使劲,那车子便走不远。这一个个深刻的道理都引导着我们去发现,和谐是一种氛围,更是一种艺术。唯有互助才能获得更大的能量,使和谐氛围下的人们优势互补,凝聚合力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功劳。

宽容是滋润和谐的甘露。古有蔺相如为国家之急一次次回避廉颇的顶撞,最终被千古传颂的“将相和”,更有齐恒公不记射钩私仇,重用管仲而成就“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霸业。宽容使和谐实现更高的价值,有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洒脱。

架起和谐的桥梁,让身边的事物因和谐而美丽。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说过:“美在和谐”,可见和谐美是一个极古老而又至今依然熠熠生辉的美学命题。随着世界的发展,和谐使东西方文化友好地握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平等对话,落后企业与实力企业团结互助,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相视而笑。架起和谐的桥梁,彼岸与此岸的人能握手相识,心灵与心灵之间能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学生:杨婧怡

指导老师:孙素芬

学校:泉州五中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