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铭轩:美在和谐
发布时间:2017/7/14 15:37:52论和,则有和气、和睦、和谐、和平……而这些词语皆是透露出一个古之大道,即孔圣人口中的“大同社会”。
或人或家或国乃至天下,都始终无法离开“以和为本”,且“和”也是千百年来贤者圣人所追寻的治世最高境界。
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意欲使天下太平,必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对于一个人本身来说,排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自己的能力,而应该是自身的道德品质,无论是拥有多么非凡的才能,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空有一身才能,那么这样的人也是干不成大事的。德乃为人之本,欲修养自己的品德,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要能够做到“道德当身,不以物惑”,从而达到“居心当如止水”的至高境界。如果天下人人都从修己开始,那么何愁天下不和?
正所谓“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意欲治理好国家,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尊敬长辈,爱护幼小,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家人之间和睦共处,这就是做到了“齐家”。然而“欲齐其家者,必修其身”,仁义道德作为为人之本,当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修养自身的品德,互相尊重,能和谐共处,当社会中的每一个小家都和睦,那么由小家组成的社会会因和谐而步入欣欣向荣的和平时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敬重别人的长辈就要像敬重自己的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孩子就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这就是人们心中理想的和谐社会。一个治国者如果把家庭道德运用到社会中,则会使社会成为一个“大家”,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以对像家人一样的情感对待他人,那么这个社会将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同”。但“治国必先齐家”,如果治国者都能在自己的家中讲仁义讲道德,那么必定会被百姓拥戴,毕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风暖仙源里,春和水国中。流莺应见落,舞蝶未知空。”粼粼的沂水河畔,几个大人和小孩沐浴春风,袅袅的歌声,捎着道边桃花的芳馥,飘往天际,如阳春白雪,不绝于耳。能择水而浴,并怡然自乐,这不正是古人所追求的“和”之境界吗?这样的社会不是太平盛世么?
美在和谐,仅四字却最完美地诠释了“和为贵,谐为美”的精髓。古时的唐虞之治,政治清明,百姓和乐,这便是天下大和。如果人人都讲礼仪,家家都能和睦,那么天下就离大和不远了。
于是乎,“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咏而归。”温馨的画面,和谐的意境!
徜徉亘古,千秋追寻,只盼不再是镜花水月,南柯一梦……
学生:薛铭轩
指导老师:余美瑞
学校:福清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