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张徐静:和之美

发布时间:2017/7/14 15:47:16

“和”,在浩如繁星的汉字中不过沧海一粟,但它却已融于中华民族古老的血液,代代相传。“和”,已在日出而作的农人耕耘土地时播撒于壤;“和”,已在挥汗如雨的工匠锻造青铜时熔铸其间;“和”,已在学富五车的儒圣周游讲学时广为传播。“和”,化为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与这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和”,是互通有无,是融合彼此。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我和你》红极一时。“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这句歌词曾飘荡在大街小巷。我想,它之所以家喻户晓,不只是因为它是奥运之歌,更是因为它承载了人们对沟通与包容——“和”的不懈追求。我和你,国家与国家,大洲与大洋,在不断沟通之中走向理解,在互通有无之间学会包容。“和”宛若融融春阳化开距离的坚冰,是文化上的丝绸之路,是精神上的诺亚方舟。

“和”是平衡自如,是进退有度。战国时期名相蔺相如与勇将廉颇的故事流传至今,影响颇深。许多人认为和氏璧得以保全是因为蔺相如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容了廉颇的骄横。其实,良好的人品素养固然是基础,但他对“和势”的理解与追求才是取胜的关键。蔺相如深知强秦的虎狼之势,危难临国,唯有将相团结和谐,带领国人一致抗外,得此“和势”,才能保全国家。面对廉颇的粗莽,他选择退让,以求内部的和谐,面对秦王的霸权,他不卑不亢,赢得国家的尊严。一进一退,适显其对“和”的内涵的充分把握,也完美的诠释了“和”的力量。

“和”是繁盛之基石,是育花之沃土。罗曼•罗兰在《搏斗》中曾写道:“在和平主义的温床上培植香菌,那是不需要什么肥料的,一夜之间它们就可以突然茁长起来。”诚如斯言,和平、和谐、和睦,之所以一直是人们不懈的追求,正是因为在“和”的大环境下人们才不用在躲避恐惧与乞求温饱中终日惶惶,才得以让文明之花尽吐芬芳,让自由之光无界地照亮黑暗。二战结束后,联合国建立,以和平治愈了破碎不堪的世界;而今,悲痛的记忆仍未抹去,可美好的将来已然正在不远处呼唤着我们前行。

用“和”的方式与他人沟通,是一种素养;用“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是一种智慧;用“和”的方式来发展社会,是一种远见。“和”犹如春风化雨,好似尘埃落定,更像是明灯引领着我们大步前行。

 

学生:张徐静

指导老师:陈锋

学校:建阳一中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