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澍:“和”观世人
发布时间:2017/7/14 15:51:34大先生很早便曾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的。”我想如是。
许多人相信“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大抵这两句话对于许多并无太多奢望只求淡然一生的人来说,是一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般被所谓有志之士所笃信的教条。
世人爱和,但也许正像许多人反复提到过的那般,“仓颉”也着实是中华民族最为聪明的人之一了:当你细看“和”这个字,不难发现,原来我们向来所崇尚的和,只不过是“禾”与“口”的结合。是了,在号称“民以食为天”的这个国度中,所谓的“和”甚至于“和”之上的道德,也不免只是在口腹之欲得以满足之后的追求。只是当人们已经自顾生计不暇的时候,当“禾”已离了“口”,又有谁能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又有谁能依旧坚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是圣人?可是哪怕即便如圣人所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世人于超凡入圣依然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圣人之所谓圣人,正在于他们永远只是少数,超脱尘世,又何以与广大世人相提?同样,大自然本是如此残酷,许是在造人伊始就把九天下的虚伪与利己杂糅于最深源处。偶有人妄图批判,便是异己。排除异己这件事,几千年来,早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历史学上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话不假,上层建筑无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然而这一切的根本便是经济基础。往简单了说,只有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也才会去更多的思考,寻求更多的未知。这也就是那些无视自己生理需求而致志于探索未知并扬言“人是靠思想站着的”的哲学大儒固然伟大,究其行为却不值得仿效的原因了。
只是就如此来看,世人岂不当真满是丑恶,毫无优点?其实不然。饶是这件事本身存在着的虚伪性,于批评家来说是言之不尽的。但它诚然是无辜的,人们追求和,这本身体现的也仅仅不过是一种人对美好事物的纯粹的向往。
世事浮沉,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染缸般社会上,固然有它令人嫌恶的一面,却也有追求着文明和谐的一面。即便我们知道“和”不过是欲望上的一种延伸,却始终依然孜孜不倦地追求。正如理想主义者们反复传颂“老有所依,幼有所长,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是为“天下大同”,或许当年岁渐长,我们终究能达到古今共同向往的大和。。
人生于世,自当有种东西胜过财富,胜过名誉。你自然可以以为它是劣根,它却也是人们囚于潘多拉中的最终希冀,是藏在人们最基本生活下的、蕴含人性的最高信仰!
愿世间和平无乱,愿世人生而极乐,死而无哀。“和本佳人,于世而独立。”追求和,正当是依于基础。无论是主爱世人,抑或是寻求神灵庇佑。人们追求和,追求大同,理当如是!
学生:黄澍
指导老师:陈淑苹
学校:惠南中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