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尤铭:于山发现之旅
发布时间:2021/1/6 15:24:48
“绿水青山,亭榭楼阁,”好一个旅游胜地——于山。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于山之旅的解说员小王。首先我先提问一个问题:于山为什么叫于山?有人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先卖个关子,大家可以前往山中寻找答案。
于山有宋朝至近代摩崖石刻一百多处,虽然与鼓山不能相提并论,但石刻也算很多了,大家请猜猜看,于山入口处大石上刻的三个大字是什么?没错!第一个字是九,第三个字是山,但有人知道中间那个字是什么吗?很好!我听到答案了,是仙。于山原名九仙山。因为原有何氏九兄弟来此山修行,后得道,乘鲤成仙。
步上山来,我们可以见多种植物置于路旁,可见于山居住环境宜人,真得算一个宝地。大家可以采集到各种植物标本,但是需要保护环境。
于山上有非常大的庙宇与道观,保留了珍贵的道教文化。道家学派代表人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这个字如何理解?原来,“法”解释为动词,有“顺从,遵循,依照”的意思。再如人们为什么要烧香?肯定又有人不知道为什么烧香,古人认为,香有传信、神力、荡秽等意义。
转眼,小伙伴们,我们来到了舒啸台。台上的碑文建于明朝中秋,大家可以在这儿拍照留恋。舒啸台原为古人在此呤唱之地。不知不觉,我们已经爬至接近山顶了,大家准备一下,登顶!
我们已经来到了于山的山顶,大家可以在山顶小憩一会儿。从山顶望下,五一广场的大小景致尽收眼底,将近黄氏时,大家自然可以想起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请大家抓紧时间休息,因为我们过会儿要下山了。
据说,于山中盛开兰花,于山景致中有一处特别为兰花面题名:“兰花圃”。可现在不是兰花盛开的季节,大家看不到更好的兰花,兰花被世人称为“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可见兰花之美。
好了,大家准备下山。请大家移步至郁达夫纪念馆。他是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他对福州秀美的山水流连忘返,馆中是郁达夫的一些生平事例。
注意!于山的“压轴戏”出来了,他抗击倭寇,发明了光饼、鼎边糊、鸳鸯阵,创作与岳飞的“岳家军”相提并论的“戚家军”在福州人中耳熟能详,妇孺皆知,没错,他就是戚继光,福州人在于山上创造了他的祠堂,称“戚公祠”。请大家跟随我一起来参观。
日近黄昏,我们“于山一日游”马上结束了,大家是否还记得我第一个问题,“于山为什么叫于山?”因为相传战国时期,有一支“于越氏”族在此活动。大家是否恍然大悟呢?好,这次“于山一日游”到此为止了,我们下次见!
学生:王尤铭
学校:福建省福州第十一中学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