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王建华:我的老师

发布时间:2014/11/6 15:54:48

时光如电,怵目惊心。中学生活距今已有四分之一世纪。虽然我的工作地点与母校近在咫尺,却极少回母校走走看看。这里,我不想说惭愧或抱歉之类的客套话,一则确实因时过境迁或者说已物是人非,母校原有的老师、领导大多退休或已调离;再则因为自己为一介布衣,没有什么成就和资本,现今为止不可能对母校有什么大的回报。不过偶尔忆及母校和老师,每每都使自己颇为感动。霞一中百年校庆之时,我自然会思及在六中生活的点点滴滴在《亦师亦友,如父如兄》一文的叙写之时,我脑海中不时幻化出我在六中学习时的情景。

我是1975年在松城小学毕业升入霞浦六中的,由于多种原因,我还未入学,父亲便带着我到初一(4)班的班主任张海柱老师家请假一个多月。父亲对张老师说,若不准假,我就不能读书。张老师看过我的档案材料,很爽快地答应了我父亲的请求,并且安慰我父亲说,像我这样的学业成绩(5优2良),不愁以后赶不上。20年后张老师的是是非非,我这里不宜评说,但我想说,作为一个教育者,那时的他是有眼光和有预见性的。也因为这一点,我才能延续我的学业,否则,我可能梦断长溪。

初中的学习,我永远感念于心的一位老师——卢传绸先生。他是个儒雅高洁、学养丰厚的长者。在他面前,我永远是一个学生。这不是故作姿态,而是一种真实的内心表白。初中两年的语文课,受他的教育让我一辈子受用不尽。

卢老师是单薄而清瘦的,他音质纯厚,声量柔和,再加上后天的训练和努力,他似乎天生的就是一个好老师和音乐家。他戴着玳瑁眼镜,清清朗朗地站在你的面前,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他的沉稳,他的学识他的睿智,无论从哪个角度或层面来看,都给人一种难以推拒的威严感和亲和力。他确实达到了“不怒而威”、“不厉而严”的境界。在他面前,再调皮的学生也不敢放肆。对他,除了尊崇以外,就是感激。

他的教学是认真的,笃实的,同时又是鲜活的,充满灵气的。听他的语文课,真的是如坐春风,如沐时雨,两年的初中语文课,可谓节节精彩,课课受益。这不单是他对教材、教法的深刻理解,娴熟驾驭上,还在于他的教育民主。现今提倡的课堂教学应与学生平等对话,应当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个性色彩,20多年前的卢老师已经做到了。

由于各种原因,我对语文科有点偏好,受业于卢老师,真是我的一大幸事。因为我推迟一个多月入学,所以进校时,我的位子自然排在边角的最后一桌。当时我个头较小,可每节语文课,我总是有一种期待的心情,期待卢老师的到来。初中阶段,我似乎只有语文课还可以笑傲江湖(高中时历史科似乎也可以独步武林)。那时可以慰藉我幼小心灵的,时时补给我信心能量的,也只有卢老师的语文课。两年的学习生活,可写的事太多,但有一点成为我至今充满自信地,不悔耕耘在语文教学园地的动力源——那就是卢老师在不经意中或有意识地对我的赞扬和鼓励。

这里,我只说两件事。

其一,卢老师的语文课是严谨而又鲜活的,每节课他都设计一定内容与学生互动,以期达到“共振”效应。我记的,语文课上,卢老师提问了许多同学之后,最后总要提问到我。也可以说,几乎每节语文课,我都要站起来,与老师“对话”的。记不清是上《小英雄雨来》还是教写抗战时期一个苦难少年生活的篇目,分析人物形象与概括作品中心时,卢老师对我的回答的评价是:可以用建华同学的回答,也可以用教学参考书的说法。当时的他可能并未意识到他这随意说的言语对增强我的信心有多大的作用。但我想,如果没有丰厚的学养,没有民主的教育意识,没有对学生的真诚爱心,不懂得成功感对一个人的成人成才的重要性,他恐怕就不会对学生的回答有那样的民主评价。

其二,六中当时有一个校办农场,位于六中东北面的北征山圣水寺上。初中阶段,我们每学期至少有两周在山上驻场劳动。所干的活儿有挑肥上山、插秧割稻、锄地砍柴、收种地瓜、开辟球场……现在想来,学生时代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应该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驻场劳动期间,同学们少不了会忙里偷闲——去打打野仗,采摘些花果。这对我来说,确实新鲜而又刺激。卢老师身体虽弱,但与其他老师一样,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

记得初一下期,又轮到我们班驻场劳动。不巧又遇家中有急事,需请假一周。一周后我一个人背着背包,快步上山。当时心里有点矛盾,一是担心老师批评,认为我逃避劳动;二是也想与同学一起早点享受山野之趣。到了场,我一放下背包,一口水也没喝,就径直奔往师生砍柴处劳作……晚上小结会上,卢老师表扬了我,说我虽然请假一周,但一到山上,不顾疲劳放下背包就立即投入劳动,这精神着实可嘉。卢老师,你的敏锐观察,你的本色善良,你对学生的理解同情,对一个自卑少年精神上的鼓励与慰藉,其教育效果真是难以估量,这件事让我终身感怀。

卢老师无疑是霞浦这个千年古邑的名流。他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宁德市音协常务理事。若不是时代与区域的制约,他肯定是中国乐坛的一代名家,这里绝无偏爱或溢美。卢老师的音乐作品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近年来,他的作品分别在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音乐周报》、《歌曲》音乐杂志、《儿童歌曲》音乐杂志、《南方周末》报社、《南方周末之友》、陕西音乐文学学会主办的《长安词林》、江苏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企业歌曲选》、《建设者之歌》,《福建音乐》、《福建歌声》、福建电视台或刊出或播出或演出。另外他的《理想之舟》、《奔向灿烂的明天》等作品,在“世纪之声”全国歌曲音乐大赛评选中连续获得多枚银、铜奖,一、二等奖。几十年来,他发表和得奖的作品难以计数,这里我只是点出其中一小部分,相信今后会有更多有心人将他的作品予以辑录和传唱。

在我心中,卢老师无疑是一颗熠熠闪亮的明星,也是一枚圆满祥和的月亮,更是一轮光艳无比的太阳!

 

作者:王建华

学校:霞浦县教师进修学校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