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李旭辰:你出力,我出力,家园更美丽

发布时间:2021/12/8 9:44:23
周宁县山沟沟里的坂坑村,是周宁第一个成功实施干湿垃圾分类的山村,是全村人协力合作结出的红果果。 听说那里很干净,我不信,决定要去那里一探究竟,于是,我化身为一名“侦探”,来到坂坑村。一进村就看到一块大石头上写着“坂坑”二字,一条笔直的马路把村庄一分为二。房子像一块块黄色的面包,散发着一阵阵和谐的香味。 我慢慢走进村子,村子的大道上很干净。我就不信搜不到一点垃圾!我找啊找,却一无所获。难道村民的环保意识真的这么强?我打算去小巷里找一找看,但一连查看了好几条小巷,就是一个包装袋也没发现。巷子里的房子仿佛在嘲笑我:“真笨!这里没有什么垃圾!”“快点走吧!这里根本没有垃圾!”
奇怪,村里为什么会这么干净? 之后,我随机选了两户人家进行调查,一进门就径直朝厨房走。第一户的厨房门口有一个干垃圾桶,里面有一个黄色的厨余垃圾桶,装的全是鱼骨头等厨余垃圾。第二户的门口有一个干垃圾桶,里面居然有板栗壳。我问房主:“大爷,干垃圾桶里怎么会有板栗壳呢?”房主回答:“因为带刺的板栗壳太硬了,机器粉碎不了,所以是干垃圾。干垃圾还有空罐子、废纸等。”“那么做垃圾分类难吗?”房主微微一笑:“不难!只要做习惯就好了。”
我想:原来干湿垃圾分类不难呀,只要养成习惯就好了。你家自觉了,我家自觉了,这样全村就能做好垃圾分类了。
我来到村里的文化广场,终于明白为什么全村人都会养成自觉将垃圾进行分类的良好习惯了,原来还有三个招式。第一招,共产党员带头干,垃圾分类就像一棵树,党员是树干,组长是树枝,村民是树叶,大家分工合作,把垃圾分类做得生机勃勃。第二招,考核打分,就像我们学生学习一样,每个单元都要测验,村里的小组每个月都要考核、打分,检查垃圾分类是否做到位。第三招,奖罚制度,考核得到90分以上,有奖励,做的不好的,开村民大会通报批评,这样一来大家都会努力做好垃圾分类。
通过以上的“侦察”,我分析得出,垃圾分类并不难,只要你出力,我出力,家园就会更美丽! (作者通联:福建省周宁实小教育集团城北校区三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彭思敏:本文以坂坑村民齐心协力创造美好家园为主题展开写作。小作者开篇点出文旨,“红果果”的比喻十分贴切。接着从“小侦探探秘”的角度来叙述,吸引读者的目光。作者重点叙述了自己探寻坂坑村整洁的秘密的过程,叙议结合的写法巧妙地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结尾点明和升华了中心。
特约点评
福建省安溪县第六小学傅建林老师:这篇文章不但主旨鲜明,而且结构巧妙,语言生动。 一、主旨鲜明,结尾点题 小作者讲述了自己探寻一个成功实施干湿垃圾分类的示范村的经过,展现了村干部和群众团结协作,运用智慧建设美丽家园的成果。结尾笔锋一转,号召大家团结协作,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从点到面,升华了文章的中心,提升了立意。 二、结构巧妙,层层深入 这篇文章结构巧妙,小作者像一个侦探一样,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抽丝剥茧般地探寻出坂坑村成功实施干湿垃圾分类的真相。 三、语言生动,情感充沛 文章语言生动,令人浮想联翩。如,第l自然中,把坂坑村比作“红果果”,既体现了坂坑村干湿垃圾分类的成果丰硕,又表达了对坂坑村优美环境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又如,“房子像一块块黄色的面包,散发着一阵阵和谐的香味。”通过比喻和联想既写出房子美丽的颜色和形状,又点出了坂坑村和谐的氛围,喜爱与赞美之情跃然纸上。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