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晨曦:一餐饭 一辈子
发布时间:2021/12/8 9:59:16
现在,不管是在普通的饭局上,还是丰盛的酒席上,我都会想起那一幕。它映照出我的无知,我的幼稚,是我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个阴影。
“哎!给我点纸巾!”“唉!手机给我!”“别拿呀!我玩会儿!”……饭桌上,因为我是几个孩子中最小的,所以便有些肆无忌惮,俨然像一个“小领导”,对一帮孩子发号施令,得意万分。
上菜了,菜肴琳琅满目,我不由得食欲大开。可毕竟个子小,有些菜够不到。于是,我便开始叫服务员:“喂!铁板牛肉放这!”“喂!红烧大排骨拿过来!”其他阿姨见了,也不好意思说。妈妈批评我,我又全当耳旁风……不知不觉,我面前摆了一大堆菜肴。
服务员看着大块朵颐的我,像看一个“土霸王”一样。妈妈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了。她开始教育我,我却闹腾起来……现在想起来,我当时是多么愚蠢!
一场简简单单的饭局,被我搅得气氛凝重起来。妈妈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一把抓起我,飞也似的把我带回了家。
“你怎么可以这样?做事只顾自己,不懂得与人协商!你怎么这么没修养?”妈妈的一连串质问连环炮般朝我轰来。我不甘示弱:“我不过是想吃点好吃的而已嘛!”
妈妈听了,火气更大,但她强忍怒气,对我说:“孩子,你这样刁钻蛮横,对别人视若无睹,我行我素,你以为大家都服从你吗?他们只是把你当小孩看,不与你计较!凡事要懂得与他人协商。”
当时我就当没听见一般,奔回屋里锁上了门。可现在一想,多亏了当时妈妈的一番教导。在我渐渐长大后,慢慢地懂事了些,慢慢明白了妈妈话里的道理。现在遇到事情时,我已懂得与他人协商。但过去的那一幕,却成了我心灵上的一道疤痕,永远无法消失。
长大后,总能见到与当年的我做着相同傻事的孩子。“或许他们还小吧!”我自言自语。但现在,我该对自己说:“那时我还小,现在我已十岁了,不许再重蹈覆辙!”
回首往事,我常常感到羞愧。“凡事要懂得与他人协商。”妈妈的教导我将铭记于心。那次饭局将是我永远的警钟,我将一辈子牢记。 (作者通联:福建省德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四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肖丽姬:小作者通过记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说明“凡事要懂得与他人协商”的道理。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其中穿插了一些细腻的心理描写,揭示了“我”的成长。文章语言朴实,取材真实,以小见大,具有真情实感。结尾点明和升华文章中心。
特约点评
福建省永安市西门小学范雪英老师:本文小作者从餐桌礼仪中悟出为人处世的道理。餐桌礼仪体现了大国之风范,礼仪之文化。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就已经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可谓源远流长。如,进餐礼仪:长者先动筷;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少吃一些;吃饭、喝汤不出声;吃饭坐姿端正;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以此观照小作者幼时的言行举止,我们不难发现妈妈的责备不是空穴来风。 这篇习作可分为三个部分:餐桌搅局——受到教育——明了事理。语言描写是这篇习作最大的亮点。如,“我”在餐桌上肆无忌惮的言语生动地再现了“土霸王”的形象,同时,也表现出小作者少不更事的天真活脱;妈妈的话则意味深长,让人受到思想教育。 不过习作中有些语言过于沉重,说教意味明显。如“心灵上的疤痕,永远无法消失”“不许再重蹈覆辙”“回首往事,我常常感到羞愧”“永远的警钟,我将一辈子牢记”等。若多些儿童的语言会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