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宇:执“环保”之手与绿水青山偕老
发布时间:2022/2/14 15:26:31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听了习主席的这段话,我感触很深,觉得作为祖国的一份子,我也应该为保护祖国的绿水青山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大早,我们全家人在社区王阿姨的带领下,戴上志愿者的红袖章,拿着环保袋,来到东坪山脚下开始了“保护绿水青山”的行动。
我提着环保袋,睁大眼睛,东瞅瞅,西看看,认真地寻找着“目标物”——垃圾。才走没多远,我的眼前突然一亮——草丛里有一堆用塑料袋装着的垃圾正安静地躺在那睡觉呢!应该是哪个人来这儿野餐完丢下的吧。我一边这么想着,一边把手伸进草丛,提起垃圾扔进了环保袋。一路走过去,我看见了被人们“遗忘”的各种垃圾。这些垃圾被扔在了路上,有的人经过时不但没把垃圾捡起来,反而玩似的把垃圾踩来踩去、踢来踢去。我和妈妈分工合作,捡起垃圾整理好后,扔进环保袋。没多久,袋子开始鼓起来了。看来,我们的“收获”不小啊!不光如此,我们还耐心地向行人宣传“垃圾不落地,环境更美丽”的理念,让大家知道保持环境整洁不仅是一种文明和美德,还能为祖国的美丽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被我们的行动感染了,纷纷加入了我们的队伍,一起为保护环境、保护绿水青山付出实际行动。瞧!有的人撸起了袖子,直接捡起了垃圾,全然不顾脏和臭;有的人左瞧右看,寻找着垃圾,一副火眼金睛的样子;就连刚会走路的小宝宝,也屁颠屁颠地跟着我们一起找起了垃圾……
经过我们齐心协力的“清理”,东坪山重新绽放出美丽的笑容。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拿起手中的环保之笔,在我们所处的街头巷尾,为中国这幅美丽而古老的画卷添上一抹绿色,为保护祖国的金山银山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吧!
(作者通联:福建省厦门市蔡塘学校四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颜娜娜:小作者笔触细腻,文思清晰,生动地运用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记叙了自己一次保护绿水青山的环保实践活动。小作者以实际行动为保护祖国的大好河山贡献自己的一分小小的力量。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爱国的正能量,体现了小作者积极向上的态度。
特约点评
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小学陈晓芳老师:小作者写了自己周末做的一件小事,告诉大家一个道理:生活中处处都有习作素材,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思考,乐于动笔,就能写出好文章。
首先,小作者以“执‘环保’之手与绿水青山偕老”为题目,很有新意,值得借鉴。题目源于《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原句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原文用来歌颂战友之情,是两名战友在艰苦漫长的远征环境中相互勉励之词。小作者改用此句,既诗意地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表达了自己环保的决心,又向读者发出了号召:来吧,有志于环保的“战友们”,“拿起手中的环保之笔”,“为中国这幅美丽而古老的画卷添上一抹绿色,为保护祖国的金山银山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吧”!
其次,小作者引用习主席的话“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开头,一方面起到了统帅全篇的作用——引出习作的内容,点明了文章主旨,另一方面又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第三,很有画面感的场景描写突出了文章中心。比如,用“睁大眼睛,东瞅瞅,西看看”细致描写了“我”找垃圾时的神态;用“伸进草丛,提起垃圾扔进了环保袋”描写“我”捡垃圾时动作的认真。此外,还描写了其他三类人找垃圾的画面,突出了文章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