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林梦依 :木兰溪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发布时间:2022/2/14 15:27:41
我的家乡莆田有一条蜿蜒曲折的河绕城自西北向东流入大海,它就是我们的母亲河——木兰溪。
周末,爸爸带我去木兰溪游玩,我被木兰溪的美丽景色迷住了:溪水潺潺,几只白鹭一会儿在水面上快乐地飞翔,一会儿停在茂密的水草丛中悠闲地觅食。木兰溪上有一座木兰陂,一长溜儿的石头横摆在木兰溪中央,陂的两边,一边水平如镜,清波漾漾;一边浪花飞溅,水流湍急。溪的两岸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沿岸的荔枝林郁郁葱葱,绿道走廊鲜花盛开,游人如织。真是人水和谐,其乐融融啊!
我曾听奶奶讲,过去的木兰溪因为上游许多农民养猪和鸡鸭,动物粪便流入水中,木兰溪两岸的工厂大量排放污水,溪水被污染了,臭气熏天。再加上木兰溪上下游落差大,下游河道弯多弯急,大量生活垃圾堵住河道,一下大雨,洪水就淹没庄稼,冲毁家园。木兰溪在老一辈人的眼中是一条“灾难河”。
我不禁疑惑地问爸爸:“现在的木兰溪跟奶奶以前讲的大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爸爸对我说,20多年前,莆田人民下决心治理木兰溪,迁走上游养殖户和两岸的大量工厂,启动河道改造工程,历经近20多年的接力治理,才使木兰溪改变了模样,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的家乡河”。
听了爸爸的话,我深有感触。我想:我要好好学习,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接过治理木兰溪的接力棒。
我相信未来木兰溪的风光将会更加迷人,木兰溪两岸也会更加宜居!
(作者通联: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沟头小学三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吴素琴:小作者采用对比的写法,将环境治理后木兰溪的优美风光与环境治理前的“灾难河”进行比较,没有空洞的说理,只有真实的描述,让环保主题深入人心。小作者没有停留在今昔对比,还展望了木兰溪的未来,表达了自己参与环境保护的决心。
特约点评
福建省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第三附属小学刘琴榕老师:本篇习作篇幅不长,小作者先以敏锐的触角,抓取“木兰溪的今天”和“木兰溪的昨天”的强烈对比画面,呈现木兰溪蜕变的历程。紧接着,以“接班人”的身份畅想“木兰溪的明天”,一种细腻、美好、蓬勃的情感充溢其中,读来令人深受触动。
习作亮点颇多。
一、题目新颖,增彩习作文学底蕴
一篇文章的题目就像人的眼睛一样,一双美丽的眼睛能让人更加富有神采。一个精彩的题目能在文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木兰溪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个题目十分耐人寻味,不仅聚焦习作的中心,也深深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二、结构分明,增强习作感召力度
习作先描绘了“木兰溪的今天”的美丽景色让游人沉醉,“人水和谐,其乐融融”;而后回忆奶奶曾对“我”说的话,讲述了“木兰溪的昨天”,到处充斥着水污染、垃圾污染和空气污染,是“老一辈人的眼中的‘灾难河’”;结尾部分小作者表达了自己的畅想,并发出呼吁:接过治理木兰溪的接力棒,共同保护母亲河。习作层次分明,体现了小作者谋篇布局的能力。
三、文字细腻,增添习作抒情色彩
习作中“木兰溪的今天”和“木兰溪的昨天”这两个场景,都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小作者对“木兰溪的今天”独特的美好感受,描写得生动明快,意蕴盎然,遣词造句准确传神。静动相融的画面中,飞扬着小作者细腻的文采,流淌着小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于“木兰溪的昨天”和“木兰溪治理”的场景描写,语言显得凝练简洁,富有张力,寥寥数语让读者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篇习作虽然篇幅不长,但短小精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作者对社会和时事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