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冯璟昕: “双减”的目的

发布时间:2022/9/16 16:11:37
放学路上,莫西西迈着轻快的脚步,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小曲儿,接着自言自语道:“老师今天在课堂上说什么‘双减’,不能布置太多作业,还要减少考试次数,真是太棒了。就布置了那么点作业,我做完了还有充足的时间再吃几包薯片呢!”
回到家,莫西西用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作业。接着他拆了两包薯片,倒了满满的一大杯可乐,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电视机。看了两个小时的电视后,他又打开了五包“奥利糖”,边吃边疯狂地玩起了电子游戏。
就这样日复一日,过了一段时间后,莫西西的身体慢慢地胖了起来,爬一层楼梯都开始气喘吁吁了。
很快迎来了期中检测。下午,老师发了成绩单。莫西西不可置信地望着成绩单,上面写着大大的两个字——“合格”。以往他可都是得“优”呀。
西西沮丧地回到家,等待着妈妈的责骂。看着成绩单,妈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西西啊,‘双减’减出来的时间不是用来浪费,不是用来吃零食、玩玩具、玩电子游戏的啊,而是要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例如增加体育活动等,国家期望我们能全面发展,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
莫西西恍然大悟,连忙把零食和玩具都收拾好,动笔写了一个全新的“双减”后的学习计划。
(作者通联:福建省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滨学校三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郭珠云:本文讲述了莫西西经历“双减”后的变化。通过妈妈的话指出“双减”的目的,点明了中心——“双减”是为了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其他的兴趣爱好,能全面发展,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
特约点评
福建省厦门实验中学小学部林奕美老师:本篇习作的小作者是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周围世界,发现“双减”这个社会热点,并巧妙借助笔下主人公莫西西的经历,叙述“双减”带来的前后一系列的变化。
一、真素材
生活中藏着习作的素材。“双减”政策刚落地时,不少人简单认为“双减”就是减轻负担,作业变少,不用再下苦功夫,这是真实的现象。“双减”一来,文中的主人公莫西西对学习的要求开始降低,把减出来的时间用来看电视、玩游戏、吃零食……从刚开始时对于作业量减少的兴奋,到后来放任自由、放飞自我,进而导致身体变胖、成绩滑坡,最后在妈妈的教导下,莫西西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做出了改变。习作素材真、情境真、感受真。
二、巧对比
对比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篇习作中就有好几处对比:“双减”前后作业量的对比、完成作业时间的对比、莫西西前后身体状况的对比、学习成绩的对比、妈妈教导前后莫西西行为的对比……就在这样鲜明的对比中,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受到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
三、善表达
习作文从字顺,条理清晰,详略得当,介绍了“双减”政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在颇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中,妈妈的一席话既回答了“双减”的目的是什么,也为和文中的主人公一样经历迷茫的青少年朋友点拨迷津,树立了正确的方向。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