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恪田:知行龙岩
发布时间:2022/10/12 14:54:03
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洁白的云朵。炎热的阳光下,碧绿的荷叶成片开放,粉嫩的荷花露出娇羞的小脸。溪流唱着婉转的歌儿,欢快地向前奔去。我的龙岩研学之旅开始了。
小溪的两岸就是著名的南溪革命基点村。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圆形的天一楼,也看到了方形的福裕楼。它们都是由黄土夯墙而成的,大门上都由一层铁皮包裹着,据说是为了防止敌人火攻。圆形土楼和方形土楼,哪一种更好呢?当然是圆形土楼更好啦!建造土楼的人们可真聪明!圆形土楼占地面积更小,而且所有房间都向阳,这里被称作“红色小延安”,我和一起研学的哥哥姐姐们在誓师台上拍了一张集体照。
下午,教官带我们参观永定土楼。永定土楼是客家人自卫防御的坚固楼堡。圆楼都由两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土楼内一层是灶房,二层是禾仓,三四层是卧室;各层都有一条内向挑出的环形通道,并有四道楼梯,对称分布在楼内的四个方向。导游说,楼内是按八卦的形式划分单元的,每“两卦”共用一个楼梯。在一楼天井里,我们发现了一圈低矮的笼状建筑,导游说那是养鸡鸭的地方。里面还有一口水井,我和哥哥姐姐们反复尝试用水桶打水,好不容易打上来一桶,大家一起品尝了清甜的井水。看来以前在防御外敌的时候,土楼里的饮水也是有保障的。
让我印象深刻是“土楼王子”——振成楼。这是一座二环的圆形土楼。振成楼最中间的大堂足足有两层楼高,中间是四根高高的柱子。厅内有许多的家训,比如“言法行则,福果善根”,告诫子孙要谨言慎行,与人为善。在土楼里的大红灯笼下,我和哥哥姐姐们认真听着导游的介绍,不禁对振成楼的前辈们肃然起敬。
在龙岩,我们可不止参观土楼这么简单。第二天,在经历了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后,教官带我们来到了古田廖氏宗祠。到达宗祠前,我们先来到了“四季花田”。天气正热,接天莲叶欣欣向荣,都长到小路的边上了。我站在花田边伸手就能碰到粉嫩的荷花。看,原来荷花花心的莲蓬是黄色的,很神奇吧!走过荷花池就是廖氏宗祠了。1929年,毛主席所主持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就在这里召开。在“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红色的大字下,我们又一起拍了一张集体照。
我们还瞻仰了毛主席大雕像。站在平台上,望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大楼梯,我吓了一跳,心想:“这么高的楼梯,我能一口气爬上去吗?”三个营很快在平台前整好队,我们开始登阶了。我冲在最前面,可是只爬到一半,我就没啥体力了,只好放慢速度,一步一步慢慢向上爬。最后终于到顶了。
我转头一看,哥哥姐姐们也气喘吁吁地登上来了。教官们开始整队,我们向毛主席雕像敬献了花圈。虽然天气很热,阳光直射在我们身上、脸上,但没有一个人伸手遮挡阳光。每个人都脱下帽子庄严地注视着前方。两位哥哥把花圈放在了雕像前,大家对着毛主席雕像三鞠躬。后来,我们又排着整齐的队列绕着雕像走了一圈。这让我想起了在松毛岭聆听战士们的英勇事迹时,气氛也是这样庄严肃穆的。
我在龙岩的研学之旅结束了,但在这儿看到的平凡人的生活,不平凡的人们的无私付出,都让我感动。
(作者通联:福建省晋江市实验小学四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庄玉清:这是小作者第一次到龙岩研学后写下来的心得体会。在那里,他见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土楼建筑,也感受到红色的力量,在庄严的氛围中体会到革命伟人及先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时间顺序写来,小作者的心情也从对美景的欣赏逐步上升到对先辈们革命精神的崇敬上。习作语言流畅、清新。
特约点评
福建省龙岩市实验小学陈晓芳老师:小作者紧扣研学内容,以“知行龙岩”为题,写了自己对龙岩这片红土地的认识与实践:游赏土楼风光,了解土楼构造与功能,感受先人们的智慧;参观古田会议旧址,瞻仰毛主席雕像,了解当年的斗争历史,感受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暗含了自己通过观察、实践、思考,有了怎样的思想追求。题目简洁明了,富有深意,选材突出了中心。
小作者开头描写了龙岩的天空美、荷花美和小溪美。在小作者笔下,那里的天空“湛蓝”,荷花“娇羞”,溪流声“婉转”,小溪“欢快”,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龙岩的环境美,也表达了自己对即将开启的龙岩之旅的期待和喜悦之情。
小作者的描写重点突出。以描写土楼研学部分为例:先写了土楼分为圆形土楼和方形土楼,而圆形土楼更好;而后写圆形土楼的构造、功能、作用;接着以印象最深刻的圆形土楼,被称为“土楼王子”的振成楼为例,具体介绍了土楼的大堂和厅堂中的柱子上的家训,表达了对设计建造土楼的前辈们的崇敬之情。叙述条理清楚、层层深入。
习作中的不足之处也有两处。其一,第2自然段中的“这里被称作‘红色小延安’”,上下文中都没有做解释,可以稍做介绍。其二,结尾处的“在这儿看到的平凡人的生活,不平凡的人们的无私付出,都让我感动”,因为全文没有涉及“平凡人的生活”,显得比较唐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