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诗娴:游华山
发布时间:2022/10/12 15:41:23
华山素有“自古华山一条路,奇险天下第一山”的美称。它不仅雄伟奇峻,山势险峻,而且壁立千仞,群峰挺秀。暑假,我有幸来到华山体验一番。
来到华山脚下,抬头向上仰望,只见华山高耸入云,山上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再看看石阶,直冲云霄,看得我胆战心惊,腿发软。妈妈告诉我:“不要害怕,踏实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就好。”我照着妈妈的话,低头看路,顺着台阶努力向上攀登。
好不容易,我们来到了“华山第一险”——千尺幢。从千尺幢底下向上看,只见陡峭的石梯一直向上延伸,看不到尽头,就像是一条通天梯。我做了几次深呼吸,开始迈开有些颤抖的腿,挑战这让人胆战心惊的千尺幢。爬到一半时,我忍不住低头向下看,脚下竟是一片万丈深渊。我的心里有一丝害怕:如果不小心摔下去,估计要成肉泥了。我的脚顿时更加无力了,便坐在石阶上不想走了。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鼓励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要勇于挑战,战胜自我!”听了爸爸的话,我一咬牙,开始像一只猴子似的手脚并用向上爬。终于,我顺利通过了千尺幢,信心满满地来到了百尺峡。百尺峡是“华山第二险”,虽然没有千尺幢高,却很陡很滑。但这并不能阻挡我前进的步伐,我手抓着铁链,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着。最后,我们战胜了这两只“拦路虎”,继续向着山顶前进。
又走了好久,我们终于到达了南峰峰顶。放眼远眺,一幅气势磅礴的画卷展现在眼前。各种奇峰异石千姿百态,有的如金蛇狂舞,有的似烈马腾空。陡峻危立的绝壁上,一棵棵挺拔的青松穿过乳白色的薄雾,在微风中婆娑起舞,好像在向人们炫耀它那妩媚多娇的英姿。
我的心头涌起一股自豪与骄傲。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次华山之旅,既让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又使我突破自我,获得了成长。
(作者通联: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成功中心小学四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蔡雅蓉:习作开篇以诗歌引入,高度概括了华山之险,接着按照游览顺序展开叙述。小作者紧扣华山“天下第一险”的特点,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华山的险峻与美丽。习作详略得当,主要描写了千尺幛和百尺峡的险峻。在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小作者的心理变化:由开始时的害怕恐惧、止步不前,到后来的迎难而上,以及克服困难后的自豪与骄傲。从小作者游览华山的经历中,我们也悟出了人生的哲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特约点评
福建省厦门实验中学小学部林奕美老师:小作者以细腻生动的笔触记叙了“我”暑假游华山的经过。习作运用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展现了“我”战胜困难、成功登顶的真实历程和内心变化的过程,阐明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朴素道理。
习作描写生动丰富,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华山山势的险峻,小作者不轻易放弃的执着与必胜的信心。全文语言流畅自然,叙述生动,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选材实,感受真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这篇习作的素材来源于小作者真实的经历——暑假登华山,挑战“华山第一险”千尺幢和“华山第二险”百尺峡。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让文章写得那么具有真实的画面感和真切的感受。这是这篇作文最大的成功之处。
二、重细节,善表达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习作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人物形象。如,“腿发软”“做了几次深呼吸,开始迈开有些颤抖的腿”等描写刻画了“我”紧张的情绪,侧面烘托出华山之险,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而接下来的“一咬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我”不服输的性格特点。小作者还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如“像一只猴子似的手脚并用向上爬”“我们战胜了这两只‘拦路虎’”“各种奇峰异石千姿百态,有的如金蛇狂舞,有的似烈马腾空”……这样的比喻惟妙惟肖,生动形象。
三、融情景,显主旨
小作者巧妙地借环境描写衬托心情,借景抒情。如倒数第二段中写道:“陡峻危立的绝壁上,一棵棵挺拔的青松穿过乳白色的薄雾,在微风中婆娑起舞,好像在向人们炫耀它那妩媚多娇的英姿。”小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抒情。景中有情,情寓景中,这样便使文章极富感染力。
习作生活气息浓厚,遣词造句准确传神,语言得体灵动。贯穿全文的一波三折的心理描写非常突出。如“看看石阶,直冲云霄,看得我胆战心惊”“我的心头涌起一股自豪与骄傲”等心理描写,刻画出新时代少年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积极向上的美好一面。“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次华山之旅,既让我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又使我突破自我,获得了成长。”结尾处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较好地突现了文章中心。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