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源航:游清源山
发布时间:2022/10/12 15:43:26
今年春天,我们被疫情绊住了脚,错过了踏青的好时节。今年夏天,我和家人抓住暑假的好时机,一起去爬了清源山。
迎着清风,沐浴着阳光,迈着轻快的步伐,我来到清源山的山脚下。抬眼望去,迎面而来的是满山的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树为清源山披上一身明灿灿的绿锦衣,风过处,衣袂翩飞,在阳光下闪耀着深深浅浅的绿。群山连绵,又如大海掀起层层波澜,呈现出密密交叠的波峰。看着这样的美景,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
清源山上最为热门的景观非老君岩莫属。神采奕奕的老君岩,又名老君造像,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之一,是世界现存最大的老子石像。作为石像的老子含笑而坐,留着长长的胡须,穿着宽松的道袍,好似一位慈祥而又含情的老人。石像雕刻得栩栩如生,远远望去,像是一位魁梧雄壮的巨人,近看又能感受到他的亲切可爱。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过了老君岩,便来到了莲花池。只见莲花池里挤满了碧绿的荷叶,层层叠叠的绿随水流荡漾着,风起时才能瞧见脉脉的水波零星流转。荷叶间托起了无数粉红的荷花,有的高昂着头自信绽放,袅娜娉婷;有的在荷叶间若隐若现,一脸娇羞。池上架起一座由一朵朵莲花石雕连接起来的桥,造型别致,雕工精美,和池里的荷花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风采。
绕过莲花池再继续往前,只听见“哗哗”的水声越来越大,顺着水流转个弯,便可看见弥陀岩的瀑布。白练似的瀑布从峭壁上奔腾而下,水花飞溅,映日成虹,给两侧崖壁上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刻添上了几分色彩。这瀑布虽不如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雄伟,却也让我不禁想吟诵那千古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炎炎烈日下,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拾级而上。一路上绿荫蔽日,山间的清风时时送来几分凉意,倒也不觉得闷热难耐。终于,我们登上了山顶,泉州的美景一览无余:林木掩映的房屋,安静端坐的古迹,热闹繁忙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西斜的太阳好像也被美景陶醉了,慈祥地将余晖洒向大地。青山被游人看得害了羞,蒙上了粉色的纱巾;远处波光粼粼的西湖,也染上了红晕。
太阳渐渐落山了,在跟我们道别;轻轻飘荡的树叶,似乎也在与我们挥手。嗯,是该回家了。清源山,我们下次再见!
(作者通联:福建省晋江市华泰实验小学四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张彩霞:小作者选取了清源山的几个主要景点,移步换景,按照一定的游览顺序,描绘了自己暑假爬清源山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让读者仿佛也跟随着他的脚步一同游览了迷人的清源山,感受到清源山的独特魅力。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字里行间流露出小作者对清源山美景的喜爱之情。
特约点评
福建省三明学院附属小学幸卫芳老师:这是一篇游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层次分明,表达有序
习作开篇简明扼要,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及游览地,紧接着用一些过渡句将各景点巧妙连接起来。“……我来到清源山的山脚下。”“清源山上最为热门的景观非老君岩莫属。”“过了老君岩,便来到了莲花池。”“绕过莲花池,再继续往前……”“ 终于,我们登上了山顶……”这些过渡句将各景点巧妙连起来。结尾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这篇习作从整体结构看,表达有序,值得学习与借鉴。
二、巧用修辞,生动形象
文中有许多比喻句。如第2自然段中的“群山连绵,又如大海掀起层层波澜”,把“群山”比作“大海掀波澜”,让我们感受到群山连绵的姿态。文中还运用了许多拟人的手法。如“枝繁叶茂的树为清源山披上一身明灿灿的绿锦衣”,“披上”一词生动形象写出了清源山的美。“有的高昂着头自信绽放,袅娜娉婷;有的在荷叶间若隐若现,一脸娇羞”形象写出了荷花各种姿态的美。“西斜的太阳……慈祥地将余晖洒向大地,青山被游人看得害羞,蒙上了粉色的纱巾”,作者善于观察,展开丰富想象,让我们看到傍晚清源山的美。
三、善用短语,表达丰富
文中运用了不少短语,不但让句式看起来更整齐,而且让表达更生动。“崎岖的山路,树木掩映的房屋,安静端坐的古迹,热闹繁忙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一连串句式整齐的短语,勾勒了泉州的美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