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海峡语文网微信二维码
关闭
海峡语文网商城二维码
欢迎访问海峡语文网,今天是:

苏燕佳:怀劳动之心,做有志青年

发布时间:2022/12/5 12:20:41
“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列夫·托尔斯泰如是说。经过历史长河的检验与洗礼,人类的生存、生活法则中,劳动已然成为探寻美好的真谛。
凭刻苦劳动,点燃华夏文明圣火。自古以来,坚韧不屈、人定胜天的劳动就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种,从兽皮粗布到丝绸棉布,从茹毛饮血到文明开化……各项事业在中华大地上开花,并随着丝绸之路在世界各地留芳。可以说,因为有劳动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才得以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才能够长久屹立于东方之巅。因为劳动,民族有了历史。
用坚守劳动,承担家国发展重任。即使是在物质高度发达的当代,劳动仍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本。“糖丸爷爷”顾方舟走访各地,潜心制造的脊髓灰质炎“糖丸”为无数家庭带来健康保障;“90后”曹原率领团队不辞辛苦,以坚定信念研制出的超导电池横空出世;“北斗之光”徐颖夜以继日,伏案策划的北斗卫星组网计划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还有那些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所有人都是无私奉献的螺丝钉,都在努力推动着国家稳步前行。因为劳动,民族有了当下。
以创新劳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在当前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中,用劳动稳发展、促发展成为民族复兴的必经之路。而要让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创新劳动更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心怀天下、梦想禾下乘凉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三战伶仃洋、建筑跨海长虹的林鸣,探索未知、成就“一眼万年”的南仁东……他们都是鲁迅所说的“中国的脊梁”,创造出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名片。很多人称中国的发展是奇迹,但实际上这些奇迹都由劳动而来。因为劳动,民族有了未来。
如今,科技发展迅速,有人说科技完全可以取代劳动,效率和质量也会大大提高。但我们应该知道,劳动是一切的根本,科技只是锦上添花。我们的双手被解放了,可不能就此失去了劳动之心,一味依赖科技,成为机器的俘虏。扫地机器人能代替扫帚,却换不来劳动者对自己的认同感和满足感;机械化流水线能生产出完美而精致的产品,却少了一份人文气息,缺了一丝匠心灵魂。科技发展得再迅速,也不代表劳动精神应被淘汰。我们不应为物所役,那些辉煌的成就,是由劳动创造而来的,更是因为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而来的。只有拥有了这样的劳动精神,才可以让我们前行的脚步更为坚实、更为踏实,才可以摒弃虚荣,远离奢华,保持劳动者的本分与清醒,努力学习、工作与生活,让生命充满活力,更好地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因为劳动,一切从虚无变为可能。天道酬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能忘记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而是要更积极地去发扬。不忘本来,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作者通联:福建省永安第一中学高二)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翁根水:本文从“点燃华夏文明圣火”“承担国家发展重任”“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三个方面论证劳动是我们漫漫求索之路上亘古不变的答案,中心明确,论证翔实。且能够从当下科技高度发达的背景中思考劳动的重要意义,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思辨性。
特约点评
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陈汝娜老师:劳动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内涵,它与德智体美教育并行不悖,相辅相成。2019年高考作文旨在考查高中生的“劳动意识”,突显了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本文提出“劳动已然成为探寻美好的真谛”的中心论点,可谓贴近社会实际。论证过程逻辑性强,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热爱劳动,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然而,一段时期以来,劳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被置于相对边缘的地位,其原因在于学业压力繁重、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还有一些错误观念的冲击等。有的青少年崇尚享乐安逸,渴望一夜暴富;有的以自我为中心,不善协作;有的劳动观念淡漠,能力欠缺;甚至有人形成了鄙视体力劳动者、随意浪费的错误思想。基于此,习作明确提出了“双手被解放了,可不能就此失去了劳动之心”“科技发展得再迅速,也不代表劳动精神应被淘汰”的观点,同时告诫青年朋友,只有拥有了“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才能“更好地去创造美好的未来”。这一阐述很是可贵。
文章还有一可观之处,即作者通过三个分论点——“凭刻苦,点燃华夏文明圣火”“用坚守劳动,承担家国发展重任”“以创新劳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丰富了劳动的内涵,避免了将劳动的概念窄化。论述“劳动”这一话题,与其相关的品质有“勤劳”“奋斗”等,因此,它不应该局限于体力劳动,更不应该局限于对高中生这一群体的劳动观念和习惯的探讨,而应该关注当前各行各业的奋斗者,关注“刻苦、坚守,创新”的劳动精神内质。文章在厘清这一点后,说理就更为透彻,格局也显得开阔了。

 

 

评论回复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提交

读写教材
更多>> 每周一评
更多>> 在线作文辅导
点击排行
语文学习评价权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