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炘衡:拉球之战
发布时间:2023/2/13 16:50:00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开展“拉彩球”大赛,全班分为两组,每组一个盒子,盒里放有用细绳绑上的若干个小球,每组要以最快的速度拉出盒内的所有小球,并且不移动盒子的位置。当老师宣布完规则,我们队的人都笑了,似乎个个胸有成竹、胜券在握。
一声哨响,老师按下秒表,第一轮比赛开始了。我们组每个人都以最快的速度朝自己认定的方向拉出盒内的球,咔——砰——卡在盒子口的小球们差点把盒子“五马分尸”了。再看看对手,虽然慢吞吞,但一切井然有序,盒子稳稳当当地立在原地。因为移动了盒子,第一轮我们输了。
尴尬和难堪撕裂了我们的自信,每个人都火冒三丈,一个嚷着:“你们为什么不听我的?朝这个方向快!”另一个喊着:“凭什么你说的就行?”埋怨的情绪在团队中扩散开来,第一局的失利就像炸弹一样,将我们队炸得稀巴烂。
突然有人大喊一句:“都安静,这样吵就能赢吗?”大家慢慢冷静了下来,现场鸦雀无声。沉默了一会儿,有人开口了:“我觉得应该一起朝一个方向拽。”“拉倒吧,又不是放风筝!”“那么,一个一个拉怎么样?”“那得拉到什么时候?”“我觉得可以试试。只要盒子不动,我们速度跟上。”“我也觉得可以。”……大家争先恐后地讨论,像军事干部在商讨作战计划一样。通过大家的商议,我们决定采取团队分工合作的办法,队长打头炮,我殿后,其余的同学就按顺序围成一圈。
等老师吹响我们第二轮比赛的哨子,队长几乎压着哨声麻利地拉出小球,他嘴里有节奏地念着序号,队员们以最快的速度有条不紊地一个接着一个向上提球,盒子纹丝不动。现场安静极了,仿佛大家看的不是比赛,而是在观看一支列队报数的士兵。当我最后一个把小球稳稳地从盒内提出时,老师按下比赛秒表,并宣布第二轮我们队获胜。
“耶!”同心协力的效果立竿见影,我们彼此默契地笑了。有了团结合作的经验,我们队又轻松地拿下了第三轮。
个人实力固然重要,但团队出击时,团结才是制胜法宝。
(作者通联:福建省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滨江校区五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吴咏治:说是胜券在握,却在第一次游戏比赛中败北。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团结一气,才是制胜根本——小作者通过一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文章结构完整,文笔流畅,以人物对话描写展现失败时的埋怨和冷静协商讨论的对比画面,感受到团队作战对团结合作的重大意义。
特约点评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谢招敏老师:这是一篇比较成功的记叙文,描述了“拉球之战”游戏的全过程。
第一,中心明确,以小见大。小学生写作文,通常有“假大空”的毛病,尤其是面对像“团结”这样的主题的时候。本文选择一个课堂游戏来写,乍一看有点平常。但是,小作者懂得从小处着眼,演绎了一出“拉球之战”始败终赢的大戏,从而让人体验到“团结”的道理。
第二,结构合理,层层深入。本文结构清晰。事情的发生,是老师要大家玩一个游戏,接着介绍游戏规则,重点部分是游戏的过程,结局是“我”和队友们赢了比赛,明白了道理。这样层层深入,详略得当,把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把故事写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第三,表达生动,细节传神。写游戏的作文,重点是游戏的过程,如果平铺直叙,可能会让读者味同嚼蜡,提不起阅读的兴趣。小作者把游戏过程写得一波三折。第一轮队友们各自为政,乱了方寸,于是败了。第二轮前,队友们先是相互埋怨,接着讨论办法,然后在比赛中沉着应战,获得胜利。第三轮,沿用第二轮成功的做法,略写赛况,胜在“团结”。整个游戏的过程,特别是第二轮,非常注重细节的刻画和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以及神态描写,都栩栩如生,让人入情入境,很有感染力。
当然,本文也是有瑕疵的。比如游戏过程中,环境的描写是缺失的,若适当运用,可以把游戏的精彩衬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