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亚晴:共同努力,勇往直前
发布时间:2023/2/13 16:50:32
“好消息,好消息,学校一年一度的‘跳绳节’要开赛啦!”“小喇叭”像风一样跑进教室,“今天就开始报名哦!”班上瞬时炸开了锅,大家争先恐后地到体育委员处报名。我和小伙伴们也报名参加了“8”字长绳的团体项目,团队一共15人,2人摇绳,其他同学排队依次通过再绕到另一边跳回来,形成一个“8”字,队员们通过的总次数最多的队就赢得比赛。这是我们在校参加的最后一届“跳绳节”,大家都想拿到好成绩,给美好的小学生活添加一份难忘的回忆。
不瞒你说,虽然我们提前一个学期就开始训练了,可有些同学并不配合,因为训练枯燥乏味,他们还没跳一会儿就开始喊苦喊累。还有些同学压根儿不认真对待,一边跳一边聊天开玩笑。看到大家懒散的样子,甩绳的两个同学也变得有气无力。我们就这样随意跳着,散漫地训练着,很多时候没跳两下就卡绳了,成绩总是在200下左右徘徊。
看着距比赛日期仅剩半个月了,小伙伴们都心急如焚。是啊,以我们现在的状态,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大家面面相觑,小组里的彭捷睿同学对我们说:“我要转学了,跟家人到厦门去读书了。我们在一起度过了5年的小学时光,再过些天我就要离开晋江了,我很想在走之前为我们班争得一次荣誉,大家一起努力在这次比赛里跳好,行吗?”听到彭同学要转学,大家非常震惊和不舍,心里像突然压上了一块大石头,其他班级的训练成绩已经远远超过我们,要取得名次又谈何容易。
说来奇怪,从那天起,每次训练大家都准时到场,训练时也精神抖擞、挥汗如雨,直到精疲力尽都不肯回家。也许是大家都想给彭捷睿一个美好的回忆,也为我们这个集体出一份力,没有人再喊累,也没有人再无所谓,大家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一次一次超越我们之前的记录……可遗憾的是,没有等来比赛,彭捷睿同学便踏上了去厦门的路。
10月19日,我们终于迎来了比赛,队员们无比激动,又非常紧张。下午第一项就是“8”字长绳,轮到我们上场了,队员们围成一圈相互打气,虽然彭捷睿离开了,但此时大家竟涌起一股奇妙的感觉——所有队员像拧成了一条绳,变成了一个人,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全力以赴!比赛开始了,我们像冲锋的士兵,一个接一个,勇往直前。同学们的加油声震耳欲聋,我们用尽全力,不停地往目标次数冲刺。“299,300,301,302,303,304,305!”我们突破极限,跳过了从来没有突破过的300下大关。
比赛结束了,队员们流下了泪水,谁都没有说话,此时此刻名次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重要,因为我们的心连在了一起——把最好的成绩送给我们可爱的4班,也送给远方的彭捷睿同学,希望他也跟我们一样,跟新同学团结在一起,朝着下一个目标努力前行。
(作者通联:福建省晋江市华泰实验小学六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李莉:小作者选择生活中平常的一次跳绳比赛的事例,写队员们如何从懒懒散散到后来的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完成突破;通过一系列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结尾没有阐述道理却引人深思,行文思路清晰,文章结构合理,详略得当。
特约点评
福建省上杭县实验小学游增良老师:这篇习作具有如下特色。
一、情节安排环环相扣
习作围绕“‘8’字长绳的团体项目”比赛,写了“收到喜讯,介绍规则”“一盘散沙,随意训练”“为了同学,不断超越”“全力以赴,突破极限”“深刻感悟,美好祝愿”等情节,内容丰富,真实感强。
二、巧设对比突出主题
为了突出“团结”的主题,作者先叙述了一开始同学们的训练是“喊苦喊累”“不认真对待”;而后巧妙安排了一个转机,即彭捷睿转学,希望同学们努力跳,最后一次为班级争光;后来同学们“没有人再喊累,没有人再无所谓”。通过前后对比,“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水到渠成。
三、虽留遗憾但仍余音绕梁
突破了极限取得优异成绩,同学们应该击掌相庆,可偏偏“谁都没有说话”,因为留下彭捷睿没有亲自参与、享受胜利的遗憾。但“希望他也跟我们一样,跟新同学团结在一起,朝着下一个目标努力前行”的愿望萦绕耳际,“团结”的中心再次凸显。
四、不足之处是文章题目太大了一点,有点空的感觉。应该从一个具体的小口子落笔,这样比较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