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诗涵:团结,唱出成功的喜悦
发布时间:2023/2/13 16:54:05
暑假伊始,当我准备好好放松一下时,接到音乐老师的通知:分校区的同学要参加合唱比赛,让我去做钢琴伴奏。全新的谱子,识谱、视奏、与同学磨合都需要时间,巨大的压力如一堵墙迎面而来。
在家紧张地练习后,我来到学校和同学们进行第一次排练。我就像外乡人过河——心里没底。果然,看似简单的曲子,在与同学们的合唱“搭”起来后,只能用乱七八糟来形容:同学们刚完成分声部练习进行合唱,只懂“分工”不懂“合作”;第一次配合伴奏的我,在同学们唱到第二页时,我第一页还没弹完。
老师望着我们,语重心长地说:“这次比赛,时间紧任务重。不同声部的同学,声音要融汇,达到‘和而不同’的效果;你们的演唱、老师的指挥要和钢琴的伴奏融为一体。加油,你们可以的!”这番话鼓舞了在场的所有人,我们下定决心,加强训练,力争完美。
接下来的几天里,伴着炎炎夏日,我们铆足干劲,挥洒着汗水,紧锣密鼓地练习:每个同学先对照谱子,按照要求,唱好每一句,然后分声部再进行小团体训练;我呢,则像个站岗的士兵,坚守在钢琴“阵地”前,为每一组同学的训练伴奏。
表演的同学们训练得如火如荼,另一边,一群“后勤人员”也守候在现场:音乐老师帮同学们耐心辅导、抽查准确度;大队委志愿者们帮大家装水、送来面包和润喉糖。我们拧成一股绳,训练的成效每天都在提高:分声部完美,和声协调,与指挥配合默契,与钢伴融为一体……
终于,比赛的日子到了。候场时,我们合唱团的师生们整装待发,围成一圈,所有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我们一定行!”和以往任何一次钢琴弹奏都不同,当我的指尖在黑白琴键上跳跃时,伴随的是同学们美妙的歌声,时而清脆如林间鸟鸣,时而激越如波涛汹涌,时而舒缓如徐徐微风……一曲终了,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们获得了一等奖!
和谐的歌声最动听。在集体里,团结,具有无穷的力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团结齐心,一定可以实现心之所向的目标!
(作者通联: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实验小学六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吴幼珠:小作者作为合唱团的钢琴伴奏(简称钢伴)对于每次比赛每场表演都记忆犹新,亲身经历配合的过程,切身感受团结的重要,因此,能够“我手写我心”,真实流畅地叙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比赛经历,具体地描绘大家排练的场景,展现了同学们向着目标一齐努力的精气神,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特约点评
福建省尤溪县文公小学卓榕老师:小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完美地诠释了她对“团结”的理解。
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了合唱团的师生们顶着压力,团结协作排练合唱节目,并最终获得一等奖的事。有以下几个值得同学们学习借鉴的地方。
先说结构。本文自然开篇,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用四个自然段详写了排练节目的过程,而只用了一个自然段略写合唱比赛的过程,详略处理得当。结尾点题,写所感。纵观全文,段落匀称有美感,可见小作者很有写作的构思力。
再说内容。小作者是紧紧围绕着“团结”这个主题组织内容的。她抓住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叙述排练过程:参赛的同学们刚开始合作得“乱七八糟”,在老师语重心长的鼓励下,拧成一股绳,铆足干劲如火如荼地训练,后来“配合默契”“融为一体”;还有后勤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服务,大家缺一不可。
三说写法。每一自然段就是一个场景,场景中既有“面”的描写,又有“点”的描写,点面结合写,“镜头”切换自然,画面感很强。而“我”被很巧妙地安排在场景当中,既是这场比赛的参与者,又是这个团队“团结一心”的见证者,还是串联全文的一条线索。另外,还有一点很值得称道的是人物语言描写,文中仅有的两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小作者也很擅于选择:一处是老师对大家的鼓励,这是大家团结一心的“强心剂”;一处是比赛前大家的相互鼓励,这是大家赢得比赛的“定心丸”。两处都恰到好处,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