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东:我要回家
发布时间:2023/4/24 14:14:01
大家好!我是一个塑料瓶,静静地躺在马路中间,可是躺在路中央不是我的意愿,我迫不及待地想回到我的家——垃圾桶。
望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我多么期盼有一个好心人能送我回家,可左等右等迟迟没有等到那一双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我也越来越焦急。
“快看,那里有一个塑料瓶。”突如其来的一句话使我眼前一亮,我定睛一看,是个小男孩,心里一阵欢喜:“这下我一定可以回家了。”可惜我高兴得太早,只见小男孩迅速跑到我身边抬起左脚用力一踢,地面上划过一道闪电,紧接一个俯冲,砰的一声,我重重地落在了地上。我疼得龇牙咧嘴:“怎么能这样?”我愤愤不平地瞥了一眼正一脸得意的小男孩。我的眼里似乎有一团火焰在燃烧:“这小孩真是太不文明了!”
正当我怒火中烧时,没想到他又飞起一脚,可怜的我还没从刚才的伤痛中缓过神来,小身体在低空划过一条弧线又飞出了数米远。我浑身像散了架,眼冒金星。就这样,我俨然成了一个皮球,被踢过来又踢过去,直到他玩够了,才双手抱头,大大咧咧地离去。
此时,我不知道被踢到了哪个角落,头昏脑涨,似乎五脏六腑都要炸开。“我想回家,谁来救救我!”我心里苦苦祈祷着,然后努力抬起沉重的眼皮一瞧,呀!真庆幸,我来到了一个垃圾桶旁,离家咫尺之远。“这下,总该有人把我送回家了吧。”我心里嘀咕着。这时一位吃水果的叔叔看向我这里,我又燃起了希望之火。
“嘎!”那个叔叔咬了一口水果,然后扔了过来,没想到,那剩下的半个水果不偏不倚地砸到了我身上。“哎哟!”我这千疮百孔的身板哪里承受得住这等重量,瞬间瘫倒下来,像一个垂死的老人。
这时,天空乌云密布,好像有人不小心打翻墨水瓶,然后泼到了云上,一阵阵雷声伴随着一场倾盆大雨,落到我的身上,我的心情随之跌落到了谷底。
雨一会儿就小了,我迷糊中感觉有一双温暖的大手轻轻地把我捡起来,我努力睁开眼一看,原来是头发花白的打扫卫生的阿姨。她笑容可掬地把我放进垃圾桶。我终于回了我的家,心情由阴转晴。
雨停了,天空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在彩虹的映照下,阿姨显得格外美丽!我希望:这场甘霖会滋润那些文明缺失的干枯心灵,让他们学会讲文明;这美丽的彩虹会照亮那些晦暗的角落,让社会更文明、更美好。
(作者通联: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沟头小学五年级)
推荐理由
指导老师陈双珍:本文选材角度新颖,通篇以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细腻描述了一个被随意丢在马路中间的塑料瓶想回家——垃圾桶的一连串经历。读后令人深思:现代社会还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亟待改正。作者在文末描写了美好的结局:塑料瓶回家,倡导文明新风尚,表达了美好愿望,中心得到升华。
特约点评
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岚城乡中心小学施云老师:生活中不乏不文明的现象,如果直述其事,难免流于平淡。而变换视角,想象场景,则给人以新鲜感。本文运用童话体裁,更贴近儿童世界,给同年龄的小读者带来亲切和真实感。围绕主题,以“塑料瓶”为主人公展开想象,虚构了一个童话故事,彰显了文明的重要性。题目“我要回家”带有呼唤性,言辞恳切突显主题。习作层次分明,表述清晰,有以下特色。
一是善用心理刻画,抒发情感。一只躺在马路中间的塑料瓶,期盼有人送它回家。从当它看到小男孩时的欢喜(“这下我一定可以回家了”)到被当作球踢时的愤怒(“这小孩真是太不文明了”),再到被踢得似乎五脏六腑都要炸开时发出的呼喊(“我想回家,谁来救救我”),作者运用一连串的心理刻画,以独特的方式发出呼吁,呼吁人们要学会文明行为,从而让社会更文明、更美好。情感真挚动人,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和真实感,容易引起共鸣。
二是描写形神具备,生动逼真。在描写“我”的不幸遭遇的场景中,细节描写随处可见,并且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让文句富有表现力。如男孩踢塑料瓶的动作描写(“抬起左脚用力一踢,地面上划过一道闪电,紧接一个俯冲”)和他“一脸得意”的神态描写,都很生动逼真,可以看出小作者的文字功底。